通达高远,翔起云程。
12月30日上午,滨州大高机场首航暨临港高新产业园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滨州大高航空城举行。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永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宝亮,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延廷,市委常委、滨州军分区司令员朱俊,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商玉昌,滨州学院党委书记刘春华,沾化区委书记臧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长海及空军参谋部航管局、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民航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山东分局、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等有关领导出席仪式。
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与清华大学河北研究院关于产教融合合作项目、与滨州学院关于产教融合合作项目、与滨州市交运集团关于航空物流建设合作项目,滨州大高机场有限公司与华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关于开通滨州大高—北京密云短途运输航线合作项目、与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开通“环鲁飞”短途运输航线合作项目、与南山公务机有限公司关于开展公务机包机合作项目等6个项目先后进行现场签约。
宋永祥在致辞中表示,这既是滨州航空史上里程碑式的开创性飞越,也是为滨州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历史性时刻,更是392万滨州人民“航空梦”得偿所愿的标志性成果。
宋永祥强调,一个优势可以激活一座城市的发展。
滨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发达、科创活跃,这一个个比较优势,为未来发展储备了无限潜力。
因区位而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因交通而兴,“六高五铁十专九高速”纵横畅通,滨州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今天大高机场又正式通航,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因产业而兴,铝业、棉纺生产规模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肉牛加工量、绳网和厨具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拥有万亿级的五大产业集群和千亿级的五大新兴产业。
因科创而兴,布局推进了“双型”城市建设,开创了“五院十校N基地”产教融合模式,建立了“1+10+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智者智城”成为滨州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一个梦想可以点亮一座城市的未来。
长期以来,“飞机上天”是滨州人民的共同梦想,大高机场的通航,让滨州彻底告别了“有场难飞”的历史,架起了滨州连接世界的“空中走廊”。
这里有基础,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航空产业,建成了国内第一个4C级标准通用机场,也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的4C级A1类大型通用机场,具备开展飞机试飞、飞行体验、公务包机等通用航空业务的条件。
这里有产业,目前,大高机场已建成了集机场运营、飞机制造与维修、飞行员培训、通用航空会展、空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航空制造、航空教育培训、航空物流等特色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这里有人才,滨州学院是全国首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院校,已培养飞行员、安全员、机务维修等民航专门人才3000余人,这为滨州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申报材料已上报教育部。
一个机场可以助推一座城市的腾飞。
我们坚信,今天的首航,吹响了滨州航空事业发展的“冲锋号”,必将引领滨州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天的签约,点燃了双方合作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共赢发展的“燎原之势”。
我们认为,为企业服务好,为人才服务好,是公职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只有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才能激发出“无限可能、超越自我”的创造力。
我们承诺,滨州市将与沾化区一道搞好服务,为合作项目创造一流的发展条件,用心、用智、用力,完成、完好、完美,共同打造大高机场、魅力空港,携手实现智城启航、共行共享,全力推动滨州航空事业在渤海湾广阔天空中展翅远航。
随后,有关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大高机场首航仪式启动按钮,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大高机场“滨州大高—北京密云”航线、“环鲁飞”、公务包机首航航班顺利起飞。
滨州市此次开通的“滨州大高到北京密云”短途运输航线,由华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联合滨州大高机场、密云机场、华彬天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共同执飞,执飞周期为每周一、三、五、七,一天一班,机票价格234元,航班可利用座位16个,开通后两地行程缩短至2小时。滨州大高机场也成为省内首个开通短途运输业务的通用机场。
记者 姚行彬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