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新浪财经
在金融监管官员多次警示要前瞻性做好应对2021年不良资产上升的准备后,银行业高管也表达对明年不良攀升的担忧。
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周日在一公开论坛上表示,2020年中国金融业也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要求加大计提拨备,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甚至要更审慎地做好全年资产负债表安排等等。
他谈到,华夏银行此前承销的信用债从未出现过违约的情况,但今年碰上了;明年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可能就是还要防止不良资产的反弹。
明年仍要防止不良资产反弹
“原来比较担心的大规模企业倒闭或者关停,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影响,根据政策,企业还款延期到2021年的一季度,最晚延到2021年6月份,现在有一些风险因素还没暴露出来。”张健华表示。
“从明年来说,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哪些企业确实是真正会退出,延期可以,但有些延期了以后不一定能活得过来,一定会有一些企业是活不过来的。也有一些通过延期能够缓过来,这里边会有些影响。”他表示,“结构性的改变,赛道改变的话,一定会有一些机构要退出市场,可能有一些影响。”
张健华坦言,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是有一些明显上升,但对这个问题有预期,“都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加大了拨备的计提,消化不良,增强抵御能力,包括资本的增加,采取了各种手段。对明年来说,在这方面恐怕还要继续下功夫。”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由政府支持的债券
违约后冲击较大
关于债券违约问题,张健华表示,其实债券违约早就有,但“从中国第一单整个银行间市场发债的债券违约,可以这么说,华夏银行承销了这么多年的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一年承销将近一千亿,去年是1000多亿,今年是1700多亿,历史上没有一单违约的,但是今年碰上了。”“是比较好的企业,就是这种爆雷的企业。”
但他也强调,即使今年赶上了债券违约,风险还是可控的。“问题在于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有些时候还没完全理顺。包括有些债务的违约,如果完全是市场化的债务违约,其实市场是能接受的。
现在关键的是有一些债券大家认为背后有政府支持,隐性的也好,明着的也好,是承诺过的,现在突然一下子放手,会让大家不可预期,预期一下子会改变。而这种预期的改变,实际上会改变大家的心理,对心理的冲击比较大。”
“有些AAA级的比较好的企业债券违约爆雷,如果说冲击大,其实主要在于这一点。”张健华认为,以前对债券打破刚性兑付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什么今年震动比较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大家认为以前有一些政府背景的国资、省里头的大平台等机构出问题,现在突然一下子甩开放任它去违约,可能这个冲击会比较大。”
他表示,如果违约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可能也会好一些。“这次看,由于金融委发声很快很果断,我觉得其实风险是一次性的冲击,还好。”
“企业就是企业,企业信用就是企业信用,为什么叫信用债?就是应该靠企业自身,投资人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张健华认为,企业债息差的扩大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它不能跟国债,跟政策性的金融债拉得很近,收益水平都很相近。这个问题可能在今年算是一个小小的黑天鹅,不算特别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