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弹指一挥间
单县,这座我们每天经历
或开心、或坚持;或奋斗或享受的城市
早已停不下发展的脚步
日新月异
单县话普及:
以前=门(mei)门(mei)先
01
关于学校门口
以前:上小学时,放完学都是自己跑着回家,那时候孩子也多,一个班都有90多个人甚至上百,那个时候也没见过学校门口有多堵。
现在:如果你想回家,放学点请绕行学校附近,因为这里奶奶、姥姥、小媳妇正在这里聚会,大车、小车、(三轮车...城区已禁行)摩托车等,争相斗艳。小孩必须有人接,不接不放心!
论:难道当今社会就这么的不安全?
02
单县人是否有钱了?
以前:生活很简单,能吃饱就好,出门包里带个二三百,兜里带包哈德门、白将军足够了,感觉生活都很充实了。
现在:各种房贷、车贷、信用卡贷、小额贷、甚至高利贷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按各种资产来算你是富裕的。
论:单县的朋友们,你现在富裕吗?
03
消费模式
以前:南大棚+破烂街+胜利街+西关街就是单县人的淘宝店和美食街。
现在:淘宝购物、微信购物、京东买家电、糯米美团找团购、爱上外卖大鼻子外卖订吃的....总之真正做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个门子都不用带钱包。说话也不好好说了,上来就说:亲。真想回一句:你想亲哪?来!
论:这样的生活健康吗?
04
娱乐项目
以前:在大众影院门口捣个台球、到戏院看个录像、在家用大头电视机看个连续剧,那时感觉都非常愉快。
现在:“我是陈小春,是兄弟就和我一起战斗吧”“我是甄子丹,来决战武林,和我玩硬的”,这都是什么鬼?各种手游、各种网游就是没有一个玩痛快的。
论:朋友,你多少级了?
05
穿的用的
以前:毛衣、手套基本上是妈妈织的,用的是恒源祥毛线,穿的那叫一个暖和,围巾基本上是女朋友织或自己织的,带的那叫一个心里美。
现在:衣柜里各种款式、各种品牌的羊毛衫,各种品牌的皮手套,围巾样式不好看的都带不出去门。
论:织毛衣的手艺难道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06
邻里关系
以前:都住在一个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家有事,全胡同参与,一到过年,第一个来串门的就是邻居,你说亲不亲!
现在:都住在一个小区,一个单元,一个楼层里都不知道邻居家几口人,甚至不知道是男是女,一到过年,还是去几个老邻居家串门,然后就没事了,该打牌的打牌,该睡觉的睡觉。
论:你现在的邻居贵姓?你知道吗?
07
结婚彩礼
以前:结婚彩礼3300——两家都过得暄。
现在:城里10万起,还得有房子;乡镇更不用说,什么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说实话小编在单县还真没见过。
论:你孩子是女孩不,定个娃娃亲不?
08
住房
以前:二层小楼+小院在单县城里都很常见,种个花、种个草、栽个葡萄架,相当宽敞。
现在:90多平方+落地阳台的户型在单县的各个楼盘都很稀有。养花养草只能盆栽,因为阳台要晾衣服,被子都晒不开!
论:今年你家拆迁喽不?
09
座驾
以前:自行车、踏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改装)、汽车道路上都很少。
现在:电轿车、老人代步车、各种大牌汽车、买个自行车都得上千,不然都骑不出去门,以前传说有个浮龙湖,一年到头没去过,现在一星期都有可能去一次。
论:三小车辆城里禁行,亲人,恁考驾照了不?
10
生活圈子
以前:打个台球、在游戏厅里PK双龙、拳皇、打个麻将都能可能成为朋友,有事没事都在一起坐坐喝点莱河酒、山水啤酒,逢年过节都得去对方家看看老的。
现在:只剩下了朋友圈,今天好开心—朋友圈,今天感冒了—朋友圈...各种朋友圈,只有朋友圈才能证明你还活着,一到老朋友聚会,各种忙,一年到头见不到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