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省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十四五’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卫生健康领域,应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创新和人才双轮驱动,加强我省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
于金明说,“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肿瘤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连续十年位居复旦版肿瘤专科医院第六位、省级肿瘤医院之首。2021年年初,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将正式开业,下半年开始收治首例质子病人,这将对提升我省高端放疗水平、占领国内肿瘤治疗技术高峰发挥重要作用。
“‘上医治未病’,以肿瘤为例,我国5年生存率仅为40%,而西方发达国家高达6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做到积极预防、重心前移。”于金明认为,我省在“十四五”期间要下大气力改革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早期监测和预防普查,加强肿瘤信息收集,建立统一、规范的癌症大数据中心和生物样本库,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化、个体化地建立以病种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综合防治网络。同时,合理优化配置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在政策和经费上加大支持力度,使城乡居民能够享有规范化、高端化、均质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推动健康强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双轮驱动作用。于金明建议,要重点打造科技创新高端平台。“没有平台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能打组合拳,形不成科研创新体系,这严重制约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于金明建议,“十四五”期间,我省依靠科技创新,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学研发高地和国际医学高端平台。
山东省肿瘤医院在“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推进质子中心建设发展,打造成为全国标杆,力争成为我国具备国家配置证并用于临床治疗的第一家,并进一步完善中日韩肿瘤研究院和质子国际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建设,提升我省在全国肿瘤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依托今年投入近亿元建设的放射免疫、分子影像、智慧医学三个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平台建设不能重复,不能都盲目追求高大上,要实现平台的高端、共享、绿色。”于金明补充道,要突出学科高峰,重点打造肿瘤、眼科、心血管、生殖、急危重症等我省优势学科,做强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全面铺开,快速提升山东在全国卫生健康领域的领先地位。
要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于金明认为,发展的主体是人才,我省应继续在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不是商品,光靠钱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平台。不管是引进的,还是培养的,都要做到“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
“要‘筑巢引凤’,还要‘筑巢留凤’,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更要发展得好。既要招来‘女婿’,更要留住‘儿子’,‘输血’与‘造血’并重。”于金明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新悦 王凯 张楠 通讯员 王沙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