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营里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十座崭新的温室大棚整齐划一、蔚为壮观,周家庄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程云香正在棚内忙碌着。“在这里打工,不仅一个月能多赚好几百块钱,还能照顾到家里,两全其美!”
自2018年开始,营里镇找准产业转型的着力点、突破口,先后发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杨柳园区、道口园区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吸引了寿光蔬菜集团、农发集团、物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可为周边村庄提供500多个工作岗位,常年可吸纳1000名长期和短期务工者到园区从事农业劳动,在实现农户创业增收的同时,拓宽了部分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促进了脱贫质量的稳步提升,实现了“多方受益,一园双赢”。
“务工的时间很灵活,园区需要人的话就会打电话联系我们,活也不累。”程云香告诉我们,自己的丈夫早年因意外去世,在独自抚养女儿成人后,勤快的她在家里闲不住,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与自己村仅有一路之隔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招收临时务工人员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营里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9户,823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约有200人。在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营里镇把产业脱贫作为治本之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在实现部分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却不能外出务工的的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收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吸纳周家庄子村、西黑冢子后村、西黑冢子前村、新庄子村等30余户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帮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每年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下一步,营里镇将继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高带动能力,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农业技术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强脱贫意识、掌握脱贫本领,不断提升“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全面脱贫、稳定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