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里镇,有这么一群帮扶干部,他们年轻、阳光、充满活力,是勇于争先的生力军,是不甘落后的排头兵,是锐意进取的急先锋;他们敢想敢干,活跃在百姓中间、田间地头;他们用奋斗实践誓言,用青春赢取明天。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90后。
李扬波作为营里镇扶贫办主任、同时也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自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以来,他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在统筹全镇的扶贫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兼顾自己的帮扶任务。作为扶贫“全能王”,对于同事请教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他基本能给出解决办法,而谁又能想到,这名干部今年刚满28岁,是一名典型的“90后”。
营里镇目前有贫困户499户,对于每一户的情况,李扬波都能脱口而出,而这是他无数次走访与钻研的成果。他坚持每天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认真了解其家庭情况,询问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走访回来就整理各种信息材料,通过持续认真的工作,熟悉掌握了贫困户的每一项信息,为做好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仔细研读扶贫政策、学习扶贫系统操作、扶贫资金管理、档案整理等各个领域的要求和规定。针对有特殊情况的户,李扬波与镇、村帮扶干部全面分析、精准施策,常常工作到深夜。李扬波常说,自己要努力当好一名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 “服务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徐中秀是营里镇一名90后干部,也是一位年轻妈妈,帮扶着前浊北村五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假其间,虽然照顾孩子非常辛苦,但是徐中秀也一直牵挂着贫困户,不时通过电话问候、了解情况。每逢下雨天,徐中秀在将孩子委托给父母、公婆后,总会亲自到户里去看一看,检查一下房屋是否漏雨、家居环境卫生情况等,并叮嘱贫困户要注意身体、以防感冒。“徐中秀是一名好干部,我叫她不用惦记我们,一定照顾好孩子,她还是经常来看我,让我非常感动。”包靠的贫困户杨新滨赞扬道,“现在国家对我们这些人这么关心,我们也不能坐享其成,也要凭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回报社会。”
贫困户王秀香就近在非定点医院就诊,医疗费要到寿光落实相关程序才能报销,但腿脚不便,“90后”帮扶干部董霜慧便扛起了“跑腿”任务;有感于“90”帮扶干部曹潇予的付出,贫困户杨松江书写感谢信送上,语言朴素且真挚;“90后”刁方圆的孩子只有一岁,平时的工作也很繁重,但她隔几天就会去包靠的贫困户家中走一走,为他们购置衣物、清理卫生……这些“90后”扶贫干部,用实干践行着扶贫誓言,于无声处尽显青春本色。他们一点一滴苦干实干、一心一意服务群众,逐渐成为一支干劲足、能吃苦、点子多的扶贫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