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12月22日讯2021年元旦将至,张店区马尚街道回民新村的村民们领取到了村集体发放的节日物资和节日补贴。福利节节提高,生活越来越好,村民们对眼下的日子感到十分满意。
1970年,作为淄博市生活饮用水源的太河水库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当时年幼的赵厚林随家人整村搬迁,从淄川区迁移到当时的张店区马尚公社。初到张店,这些回族群众被安置在马尚公社的各个村。随后,回民新村成立,村民们也有了自己的居住地和耕地。赵厚林说:“这次迁移是全村迎来的第一次大变化,在太河的时候咱的条件很差,都是一些比较矮的石头房,很黑没有电。来了以后都是平房,在当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都是玻璃窗,那时候老百姓心里就觉得很感谢党的政策和对这少数民族的关怀。”
起初,从熟悉的家乡到陌生的异地,回民新村的村民们还难以适应身边的变化。随后,在马尚公社的带领下,村民们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劲头融入了这片新的土地。赵厚林说:“从山区来,来到咱这平原还不大很适应来,尤其是咱这土地比较板,不长庄稼。那时候咱这领导带领全村的村民进行土地改造,土地改良以后,咱这亩产粮食在当地的话产量比较高。”
随后,张店区驶上了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传统的农业生产也已不适应回民新村的发展要求。张店区根据回民生活习惯和社会消费需求,引导村民发展畜牧业。这让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即使是现在,仍有不少村民从事着牛羊肉加工、销售工作。而赵厚林他们也实现了安居的第二次变化,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眼下,村里的两座新的安居楼即将交工。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每位村民每年都能享受到5000多元的福利、补贴。
富起来的回族群众,如今更加注重的是人居环境和精神文化建设。今年,他们硬化、绿化、美化村子,建设党建文化长廊,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在村民中广泛开展文明出行、垃圾分类、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回民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厚军介绍说,村里正在启动新的建设项目,希望让发展成果普惠到每一名村民。
对赵厚林来说,一家人已享受到了安居、就业、上学的多重普惠式发展红利。赵厚林说,“希望村集体和村民个人能在祖国的强盛繁荣大环境下继续发展和前进。”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张嘉仪 王晓楠 记者 马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