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棚户区还迁项目——铁路社区项目,位于胶济铁路以南、王舍路以北、张南路以东,建设内容为安置房,总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总设计户数1260户。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进入内部装饰装修和外墙装饰阶段。内部装饰装修已完成40%,外墙装饰完成65%。
付文奇:初心永不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在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依然始终如一地坚守,何其可贵。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还迁项目——铁路社区项目负责人付文奇,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初心的人。
他的坚守,平凡中,透着让人感动的不凡。
两年前的他,抽调到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项目指挥部时,只有三十岁,项目现场管理经验并不丰富。这意味着,想要管理好现场的一切,他需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时间和代价。“老家在临朐,家人都在那边,基本没啥事干扰我。”自开工起,付文奇便全身心投入到了项目建设中,靠着善观察、勤学习和多总结,个人与项目共同成长。
12月18日,雪花飘飘,寒风刺骨,付文奇办公室内,除了一堆图纸和表格外,留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靠墙的行军床和橱柜内的几盒泡面。
“两年多来,他基本保持一周回家一趟的频率,而且都是下班后从工地走,第二天白天就赶回来了。今年10月份,他忽然间变了。每天忙完工作后,他都会开两个多小时夜车往家赶。问他原因,也不说。”工地现场一名监理负责人谈起付文奇两个多月来所承受的“煎熬”时,言语中带着心疼,但更多的是敬重。“后来才知道,他父亲病重入院,前段时间去世了,他天天往回赶,就是为了去医院陪陪老父亲。”
他带领的铁路社区项目部建设铁军们,在工期紧、任务重、开工最晚的情况下,跨越种种障碍,成为三个还迁社区中建设进度最快的一个,并且大胆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以及“钢丝网架板内保温”等新材料、新技术,圆满完成了还迁社区主体建设任务,为项目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许锋:把关在前方
“在我们这个项目的建设现场,前一道工序,只要许工不点头,谁也不敢进入下一个工序。”18日下午,铁路社区样板间内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初听,惊叹于这名总监代表的“霸气”;细品,这是作为一名工程把关者独有的耐心、信心和定力。
从事监理工作已经11个年头的许锋,是出了名的严谨。有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现场,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绝对不允许出现‘死后验尸’的情况”。作为铁路社区项目总监代表,许锋主动将工作前置,从建设材料的选材、进场,到施工每一个步骤的考核,关关实行亲自管控。必要时,他还会对个别产品进行破坏性试验。
“他是我们工地上出了名的铁人、铁面!平时私下里关系再好,到了工作上,六亲不认,不会通融半点。”一名施工人员说,他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对自己,更“狠”。“他腰不太好,腰上打着钢板,但是爬十五六层楼,只需要6分钟!早上7点前就来工地,我们项目上,监理员年龄偏大一点,45岁的许工算是里面的‘年轻人’,所以,有什么现场的活,他都抢着干。”
由于工期原因,爬楼最多的工序分别集中在了最热和最冷的季节,但是许锋从不因身体原因而退却,始终坚守在现场,把关在前方。
“怎么可能不累,爬楼爬到腿肚子抽筋,那是常有的事,只是不让他们知道罢了。监理,干得就是把关的活,安全、质量、环保、进度……不到现场,怎么行?只要把工地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就没有干不好的活!”许锋的一句话,道出了11年中,只出优质工程的监理秘密所在。
高赞:攻坚不停歇
受种种外部因素制约,铁路社区项目建设开工时间较其他两个还迁社区晚点。为抢抓有限的工期,与其他两个还迁社区同时交付,作为工程施工方的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安排了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负责人,同步推进。
高赞,率领着一支30多人的施工管理队伍。其中,有一大半是90后。面对这样一支年轻队伍,高赞在确保工期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又要抓好队伍建设,管理压力,可想而知。
“他干过淄博市多个知名住宅项目,经验丰富。”话虽这样说,但是高赞心里清楚,经验再丰富,现场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即便家就在淄川区,从工地开车不过20分钟的车程,他依旧住到了工地上。“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项目部一起去淄川区一厂家考察施工材料,从他家门口路过,他都没有回家一趟。这样的事情,有好几次。有一次,晚上实在想家,10点多他刚回去,11点多就被一个工作电话给召回了。”现场一名施工人员回忆说。
为确保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高赞在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管控、质量管理的前提下,紧盯关键节点,细化施工计划,聚焦问题化解,优化工作流程,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建设过程中,高赞带领施工队伍科学施工,胆大心细,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项目建设亮点频现。建设现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成为项目现场的一大亮点,该产品与传统的外脚手架相比,具有形象美观、稳定可靠、防火性好、安全等级高等特点,既增加了施工的安全可靠性,也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了项目的绿色施工。
苗春光:施工有良策
作为工程施工方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的另一位生产负责人苗春光,看上去脾气很好。
“他看着很温和,但工作起来就像变了一个人,急得很。”一名施工人员见到记者时说,七栋30层住宅楼加两栋2层沿街房、车库的建设,进场最晚的他们抢出了还迁社区主体建设进度第一的成绩。
“工期紧,任务重,开工晚。想要按时完成任务,必须科学施工。”工程刚开工,苗春光的经验便派上了用场。他采取分段、平行施工,加大施工投入,增强人员、机械配备,现场一个工序,多点同步进行。“这是自2010年干工程以来,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人员投入最大的时候,施工总人数将近一千人。”工程主体施工期间,家在菏泽的苗春光带头冲锋在前,除了春节期间回家一次,其他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扑在了工地现场。
“施工地点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下水位高,施工难度大。这里,离胶济铁路段只有100米左右,对施工要求非常高,尤其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稍有不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塑料袋,飘到铁路上,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既要赶工期,更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苗春光谈起工程建设时告诉记者,最难的是主体施工阶段。目前,虽然进入寒冬,施工条件有限,但是前期大家的奋斗已经为工程顺利竣工赢得了足够的时间。“现在,工程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他和高赞两个人在项目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遇到关键时刻,能做到互帮互助,有技术难题、一起攻克,缺施工人员、内部协调。团结向上的作风,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为保工期、提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