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继1999年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AMC成立之后的第21年,中国第五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河资产牌照落地,获批开业。
2020年12月17日,银保监官网宣布:同意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业。

批复文件显示银河资产共由5家公司出资设立,其中,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65亿元,持股比例65%;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3.3亿元,持股比例13.3%;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亿元,持股比例10%;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出资6亿元,持股比例6%;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7亿元,持股比例5.7%。
在公司高层人事上,由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担任银河资产资产董事长,刘志红担任副董事长。
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银河资产。
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同意公司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12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银河资产开业。
着重化解资本市场不良
虽然都是防范金融风险,化解不良,但对于主营业务方向,银河资产或与传统四大AMC有所不同。虽然也从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收购处置不良资产,但更着重于证券类不良资产市场。
参与筹备银河资产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经营范围与其他四家AMC基本一致,不过按照业务规划,要体现创新性,发挥出来自证券业的优势,着重处理资本市场不良,打造不同于四大AMC的发展之路。
所以,中国银河资产或将着重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市场也确实有这样的机会。
从去年开始,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越来越多,绝大部分的中小型AMC公司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坏账。而四大AMC公司,也不会愿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接手证券业的坏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到证券业的所有主体一个坏账出表的解决机制。
而中国银河资产在这方面先天的优势,首先其大股东是中央汇金,其次,建投中信是引进了不少来自证券公司的高层,相比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业务,他们可能更熟悉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特殊机遇投资机会。
另一家四大AMC人士表示,从该公司之前剥离券商资产成立的背景来看,未来他们可能会侧重去做一些券商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例如股权质押这类券商资产中比较突出的风险。
全国性AMC发展小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相继设立了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和中国信达4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对口分别接管来自工、农、中、建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诞生。
我国不良资管行业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时期:即政策性业务时期、商业化转型时期、全面商业化时期。
第一阶段:政策性剥离及接收。1999年,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政策性接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逾万亿元不良资产。2000年11月,国务院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明确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框架,促进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规范运作。2006年,随着财政部规定的政策性债权处置的最后期限来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政策性业务基本结束。
第二阶段:向商业化处置转型。2004年3月开始,基于经营及改制上市需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陆续开展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剥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商业化收购,正式开启不良资产商业化收购的新时代。2007年起,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传统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向多元化金融服务领域迈进,向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向转型。
第三阶段:全面商业化时期,参与主体多元化。2013年开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下行,商业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逐渐暴露,不良率急剧上升。2013年11月底,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各省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本省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截至目前,地方AMC已经扩容至62家,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