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是故乡,梦外是乡愁
莫言有写不完的高密东北乡轶事,李学明有画不完的徒骇河清欢。艺术家们走过千山万水,一张嘴,是乡音俚语,一落笔,是儿时灶膛的温暖。
幼时深秋,在灶间忙活的母亲道:怎么还能听到蛐蛐叫?就是这一只蟋蟀吧,隔着几十年的岁月,让他乡的李学明瞬间回到了儿时的炕头。
那时候,父亲在他乡工作,李学明与祖父、母亲在乡间过活。生计不是不艰难的,但祖父勤勤谨谨地做纸扎、制风筝、插艾草、贴对联……一粥一饭里都是农人的敬物惜时。在祖父对生活的投入中,李学明浸染到节气里的乡土文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润余成岁,律吕调阳。”就这样成为他的文化基因。这个家父慈媳孝,老人把儿媳当女儿,儿媳则亲奉羹汤、搓背洗浆。传统伦理的温情让他的童年情感丰盈,一生不怨不怒、中正平和。
小村虽小,徒骇河却老。在它繁复的褶皱里,随便一翻就是几个传人。李学明的父亲写得一笔好字,村里对联多出自其手。得一老秀才青眼,常登堂晤谈。李学明亲见老秀才卸了堂屋双门,用黑漆直接在门板挥毫:地产五谷靠耕种,万物生长靠劳动。夏夜,村东一屋顶会传来时断时续的箫声,伴着清风朗月,深深地镌在李学明心里。李学明把这个村子当做永远的桃花源,在这个桃花源里,国民党部队退休军医指点他,父亲教他柳公权,父执传授他芥子园。
即使乡间,也有暖有冷。一个富农的儿子,40多岁未婚,挖煤陕西,回家过年看老娘的路上,因囊中丰厚被砸死了。李学明的伯父,一字不识,却只身赴京,无师自通为工程师、京派玩家,鸟笼鸽哨无一不精。离家多年回乡养病,看重顽童李学明的灵透,发愿带他走出小村长大出息,却最终抱憾埋骨。是这些世事苍凉吧,让他的画里的童年与乡居,温暖而不单薄,有悲悯有怜惜。
文人都爱画荷,一枝两枝寄予的是士子的理想情趣。而李学明的荷叶回归自然,一片一片的,卸去了过度阐释,在看荷不是荷的纠结之后,还原了自在碧的本色。
那一年李学明与友人同游微山湖,看饱了“接天莲叶无穷碧”,误入了藕花深处小湖村。小村处处可入画,最富冲击力的依然是无穷无尽的荷叶,如收割的庄稼一样晒满了小村。这一场景不时注入李学明的笔端,连带着那雅人高士也更加接上了乡土的元气。锄豆南山下,一只脚承陶渊明,另一只与苏东坡有几分干系。腹中虽有一肚子不合时宜,却有安贫乐土的农人情怀,端的是画风朴实不纤巧。想来苏东坡当年亲自种麦炖肉,一定是这样乐陶陶而非怨冲冲不堪磋磨吧。
此后,李学明更加功夫在诗外,去李景读书台,去白鹿书院,去海慧寺……游历之后,不再尽信书,下笔更从容自由,根儿里的泥土心性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文人画虽志趣高古,却也元气沛然,不怒不怨。即使是童子礼佛这样的题材,也能让菩萨温暖如邻家翁媪,童子随心如承欢膝下,自然禅意无矫饰。
作画如此,为人亦然。他在高楼间安身,却心心念念着找个小院,盘口大锅,让灶膛的温暖继续。纵不能如愿,也在防盗门外安一扇木门,阳台上架上几蔓丝瓜。
想当年吴冠中不玩文艺范儿,隐在市井小民间,理发三分钱一次,与卖油条之流笑语宴宴,不怕不风雅,得了大自由大自在。想来艺术与富贵是相隔的,雕梁画栋美则美矣,却有伤自然。
李学明从乡间走来,质朴是他的来源,也是他的去处。他的任何一笔涂抹,都是自己。
——作者:由卫娟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63981好消息!甘肃发现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
- 256502网格员多次入户纠正蹲地吃饭 文明办:该做法是为了纠正陋习
- 343684普京签署总统令 扩大俄武装力量人员数量
- 417511湖南男子戴纸帽维权被拘案最新进展:违法记录要求撤销依然未获二审法院支持
- 58882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
- 67873国家补贴,竟变“摇钱树”?!央视起底“僵尸农机”黑幕,550万元补贴被骗走
- 76747特斯拉机器人实弹扫射,测试特斯拉电动皮卡的防弹能力
- 85782非常罕见,日本和美国吵起来了
- 18605国家补贴,竟变“摇钱树”?!央视起底
- 28306深圳父亲寻子23年已有6套房4家公司
- 34431中石化回应一女子举报高管骗婚:涉事人
- 43164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
- 52610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地磁活动仍
- 62486富豪听说儿子住宾馆掉泪:家里房好多
- 72236河南小伙脸盖猪肉印章多日擦不掉,专业
- 82193普京签署总统令 扩大俄武装力量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