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12月1日讯 今天,“冠赏瓷韵——孙万国收藏帽筒展”在中国陶瓷琉璃馆一楼稷下厅举办开幕仪式。此次展览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文物局主办,中国陶瓷琉璃馆承办。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丕祯主持开幕式,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吴晓晖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吴晓晖、知名古陶瓷收藏家孙万国共同为“冠赏瓷韵---孙万国收藏帽筒展”揭幕。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丕祯主持开幕式。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吴晓晖为开幕式致辞。
收藏家孙万国致辞。
展览持续三个月 市民可免费观赏
此次帽筒展览,分成综述、人物帽筒、狮子帽筒、镂空帽筒、博古帽筒、山水帽筒、花鸟帽筒七个部分,展示孙万国先生收藏的83件(套)帽筒精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陈列在展示柜的帽筒外形大同小异,但筒面上的图画各不相同,以山水帽筒为例,展出的帽筒多为田园风光、庭院小景、楼台亭阁等,构图多样、笔法精妙,从中可以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丕祯在观看展览。
花鸟帽筒上的图画,多以花卉和鸟类相配组成画面,不仅有浓郁的装饰性,还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生活态度,承载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
人物帽筒上面的图画多是以仕女、高士、神仙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多包含当时人们的祝福以及劝善惩恶之意。
孙万国为中国陶瓷琉璃馆捐赠帽筒精品,工会主席王维青代表中国陶瓷琉璃馆接受捐赠。
狮子帽筒上的狮子纹装饰,多是红色为主色调,寓意仕途顺利以及事事如意。
展览将持续三个月,市民可免费进馆观赏,看看古代的“官帽筒”长啥样。
可装饰可实用 帽筒蕴含民俗风貌
“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创制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后来被民间广泛接受,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随着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帽筒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多成对摆放在八仙桌或条案之上,与插屏、座钟、花瓶等器物一起摆设,取“终生平静”之意。
“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
本次展出的帽筒是孙万国先生多年收藏的帽筒精品。从釉彩上看,有粉彩、浅绛彩、新粉彩、五彩、墨彩等;从瓷面内容上,有传统陶瓷装饰题材,有中国画题材;从用途来看,有实用的熏香镂空帽筒,有贺礼用的礼品帽筒等。
孙万国是淄博本地的文物收藏家,从事古陶瓷收藏鉴赏30余年,对帽筒有专门的研究,特别是在帽筒收藏鉴赏方面有独到见解,其所收藏的帽筒有较高的综合性和代表性。
展览开幕式上,孙万国还将珍藏的帽筒精品捐赠给了中国陶瓷琉璃馆,让富含文化底蕴的古董精品得以更好地保存传承。
虽然,现在帽筒已经远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是帽筒作为清末民国时期的时兴器物,对市民了解当时的民俗风貌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吴晓晖在致辞中表示,帽筒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通过本次帽筒展,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掘祖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 张莉 王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