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金融稳定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和化解风险,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
11月28日,在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目前,银保监会全系统共有2.8万名监管人员,负责480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338万亿元金融资产的监管工作。曹宇在论坛上介绍称,近年来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0865家次,责任人员13823人次,罚没金额合计87.37亿元,超过前10年总和;取消任职资格767人,禁止从业766人,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入人心。曹宇表示:“金融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事关人民群众财富安全和生活保障,监管者要把消费者保护贯穿监管全过程,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银保监已经对金融机构罚没金额超过15亿元。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从国际上看,经过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经济领域风险可能加速向金融风险演变。从国内看,经济增速下行也会带来资产劣变压力。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梁涛指出:一是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大金融反腐力度,严厉打击风险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疏通信贷传导机制,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培育理财、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撑金融体系稳健。 三是加快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实现对所有机构、人员、业务以及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的全覆盖。 四是强化国内国际政策协调合作。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共同形成风险防范处置合力。加强多边双边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金融风险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离不开监管机构自身建设。曹宇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监管者肩负着新的使命任务,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监管理念和方法,持之以恒提升监管有效性,形成监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正向激励。首先,要尊重金融规律;其次,要保持监管定力;第三,要释放机构活力。曹宇表示,依法监管是监管者的履职边界和行为准绳,也是监管权威的来源和基础。要始终保持监管规则透明度,维护监管尺度一致性,无论对中资还是外资机构、国有还是民营机构,均一视同仁,适用一致监管标准。目前,我国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重要。曹宇强调,要处理好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行为。曹宇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和监管者共同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银保监会将坚守原则底线,加强现代监管体系建设,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升监管效能。一是不断强化机构监管。法人机构是金融业务的基本载体,也是金融风险的初始源头,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国已确立了以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运行体系,为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健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利用好、发展好这一基本经验,以机构监管为核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抓手,以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为轴线,强化金融机构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实现对法人机构的多维度、深层次、全周期监管。二是实现风险全覆盖监管。随着综合经营的不断探索,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交织存在。在机构监管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有机结合,织密监管矩阵,拓宽监管视野,延伸监管链条,穿透识别风险本质,做到机构、业务和风险监管全覆盖。三是大力推进协同监管。目前,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8%,金融业已融入社会运行各个方面,单纯依靠金融管理部门难以实现监管目标。要在金融委的统一指挥下,强化监管。在前期开展“三三四”专项治理基础上,中国银保监会自2017年以来起连续开展了“十乱象”整治、深化整治、巩固整治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和整治“回头看”等一系列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综合治理工作。上述工作成效如何?银保监会2020年9月14日举行新闻通气会,多位部门负责人一同现身亮出成绩单。“整治市场乱象是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迫切需要。”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表示,前期不少银行保险机构悖离审慎经营理念,资金层层嵌套、脱实向虚,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影子银行与房地产泡沫、地方隐性债务、非法互联网融资等交织,风险隐患一度非常严重。据介绍,在此背景下,银保监会开展监管检查,加大违法成本。2017年-2019年三年,累计派出检查组1.68万个,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3.28万家次。发挥好处罚问责利器,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三年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881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10713人次,罚没合计72.4亿元,超过以往十几年总和。经过持续深入乱象整治,当前银行业重点领域风险正由发散转向收敛。其中,高风险影子银行持续拆解,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银保监会统信部二级巡视员刘忠瑞表示,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切实采取措施,持之以恒拆解影子银行业务,经过三年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得到有效遏制。专项整治以前,影子银行曾经一度高速增长,经过深入整治,影子银行规模较2017年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系统性风险隐患大为减弱。在非银行领域市场乱象整治方面,银保监会非银检查局副局长杨玉山介绍,经过市场乱象整治,保险机构非理性竞争态势有所放缓,2018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未发生非理性“举牌”等激进投资行为。非银金融机构回归主业力度加大,二季度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在母公司收入中占比较2017年初上升4个百分点。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是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首战,事关民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介绍,自2016年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在运营的网贷机构只剩下15家,比2019年初下降了99%。网贷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和参与人数已连续26个月下降,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她也并不讳言,当前停业机构处置任务仍然艰巨,“退而不清”“退而难清”问题突出,风险化解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加强公司治理监管被看作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做好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银保监会公司治理部一级巡视员邓玉梅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完善公司治理规制,不断强化公司治理意识,深入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邓玉梅介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陆续清退、从严处罚和公开通报了一批严重违法违规股东,监管震慑效应初步显现。她给出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官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采取审慎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2019年查处了3000多个违规问题,清理了1400多个自然人或法人代持的股东。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广大民众对财富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金融产品与服务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混业化特点。与此同时,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相应也加大了金融风险。对此,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说,银保监会重拳出击,通过集中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专项检查、投诉核查组合拳,2019年度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真金白银清退、赔付消费者40.92亿元,其中通过整治消保乱象清退、赔付23.97亿元,通过现场检查清退、赔付10.7亿元,通过投诉督查整治漠视群众利益清退、赔付6.25亿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谈及下一步计划,银保监会表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将继续保持前瞻性与审慎性,紧扣“六稳”“六保”任务,以更严格的监管促进宏观政策精准落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