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淄川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拥有美丽风光、古老历史的传统村落,仿佛散落在淄川山区的颗颗珍珠,勤劳的淄川人很早就发现了它们的价值,很早就开始了乡村旅游探索。
从最初的梦泉村引进投资商开发乡村旅游,到近期的咏归川高端民宿二期项目启动,淄川的乡村旅游始终一直勇立潮头。在经历了大量人口离开山区、搬进城里的考验后,淄川的古老乡村因为旅游又活了。
乡村旅游的“淄川模式”
在淄川区东南部山区,太河镇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古老的齐长城、众多的传统村落而闻名。淄川区最早的一批乡村旅游探索就从这里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太河镇梦泉村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贫瘠,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了整体搬迁。但搬迁后的村庄还是遭遇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大量人口流失的状况,原来几百户人家的村庄,一度只剩90多户,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土地荒废。
2004年,梦泉村成立了淄博梦之泉农业开发公司,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此后,梦泉村引入投资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集中起村里本就贫瘠的土地,公司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运作。同时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在公司里打工,这样一来,村民不但每月能拿到工资,年底还能参与公司的分红。
得天独厚地自然条件和创新的发展模式,很快让梦泉村打响了名号,梦泉成为淄川区乃至整个淄博市在发展乡村旅游领域的“明星村”。
2017年12月27日,梦泉旅游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完成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在淄川,蹚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并非只有梦泉村。除了“梦泉模式”,淄川区还成功培育出了以梨峪口为代表的“开心农场经营模式”、以峨庄写生基地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学模式”和以龙头旅游企业潭溪山为代表的大景区带动周边农家乐模式。
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春夏秋旅游旺季,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前往太河镇的自驾游车辆,最多时每天达到4万多辆。
从住得下到住得好
在上周末,淄博遭遇寒潮袭击,气温骤降、阴雨不断。即便如此,在位于淄川区洪山镇土峪村的咏归川高端民宿,客房入住率依然超过了36%。
虽然与“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爆满有一定差距,但在进入冬季的北方农村地区,这样的入住率还是让车超感到欣喜。
车超是咏归川精品旅宿项目的投资方之一——山东齐长城宿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入驻土峪村的第四个民宿品牌,咏归川在今年10月1日正式营业后就持续火爆,截至目前的客房入住率高达85%。
咏归川高端民宿的内部装修十分考究。资料照片
咏归川高端民宿的餐厅布置得简约而温馨。
火爆的背后,恰是民宿提档升级对游客更高层次需求的呼应和满足。
曾几何时,“淄川一日游”曾经让很多从业者既高兴有无奈,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淄川旅游,无奈的是绝大部分游客当天来、当天走,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很有限。怎么让游客住得下,曾经是很多业者思考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民宿这种业态在淄川各地陆续出现。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民宿低水平的供给、经营活动的单一、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越来越无法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
于是,民宿的档次开始分化,一些高端民宿越来越受到青睐。2018年,为了让民宿产业良性发展,太河镇成立了民宿联盟,全镇20多家民宿抱团闯市场。业者们一直认为:民宿不但要让游客住得下,更要让游客住得好。
作为省定贫困县的太河镇鲁子峪村,2016年利用申请到的100多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芸弘山房”民宿,并成立淄博鲁子峪乡村旅游合作社负责运营,租用村民闲置的旧房子、破院落来进行集中修缮、翻新、改造,成为高端民宿的成功案例。
位于淄川区太河镇鲁子峪村的高端民宿芸泓山房。资料照片
在淄川区太河镇柏树村、东东峪村、上端士村,在昆仑镇牛记庵村,各具特色的高端民宿,不但满足了游客“住得好”的需求,更成为承载乡村记忆、展现地域特色的载体,成为淄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靓丽风景线。
被重新激活的乡村
“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回家还不耽误看孩子,真好。”
56岁的刘云霞是土峪村的村民,随着咏归川高端民宿项目的落成,刘云霞有了新的身份——咏归川高端民宿保洁员。
据刘云霞回忆,在咏归川高端民宿项目落户土峪村以前,村里妇女大都靠养蜂酿蜜、编织工艺品贴补家用。
“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儿女都有工作要忙,家里孩子就得由我们来照看,工作不能离家太远。而且我们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都是没有收入的。”
在刘云霞看来,咏归川高端民宿落户土峪村,给原本落后的土峪村带来了希望与生机。如今很多村民都在自己家门口摆起了摊,向游客销售农特产品,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咏归川高端民宿的客房,都是在石头房子的基础上改建的。资料照片
“看到我的家乡有如此改变,我感到特别开心。”返乡大学生刘俊瑞说。
土峪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刘俊瑞,毕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天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拿着稳定的薪水。在听说咏归川高端民宿项目落户自己家乡以后,刘俊瑞毅然辞职回乡加盟咏归川,负责物料和新媒体运营工作。
“之前看到这个养育了我十几年的家乡一天天衰败,心里很不是滋味。乡愁是当代很多年轻人都有的一种情结,只是我做了很多人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在刘俊瑞看来,是咏归川给了自己和村里希望,而自己也愿意借助咏归川这一平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把家乡建设成淄博、山东甚至全国有名的民宿村落。
山东齐长城宿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车超坦言,咏归川高端民宿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我们也希望借助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将乡村民宿项目做好,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深挖文化IP富矿
在充分利用好优质生态资源的同时,淄川区一直没有放松对文化IP的挖掘和打造。
作为淄川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IP,以蒲松龄文化、聊斋文化为基础而建设的聊斋城,今年7月迎来新的运营商。淄川区政府与驴妈妈集团签订托管运营合同,按照工作计划,驴妈妈集团将对整个聊斋城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并由专业团队对景区营销运营方案进行专门策划。目标是依托驴妈妈集团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尽快将“聊斋”品牌打响,将聊斋城景区打造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聊斋城景区内的狐仙园大门。
“聊斋城的业态、产品策划将不仅限于‘景区’,普通景区追求新奇特的形态造型,忽略了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未来的聊斋城将推出‘门票+文化体验活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捆绑文化产品,为旅游市场带来更优质的文化型旅游项目,从旅游者和城市居民的功能需求出发,做好大众市场,做精小众市场。”驴妈妈集团文商旅综合开发事业部淄博聊斋城景区总经理张锐所表示,作为聊斋城景区新的运营方,驴妈妈集团对聊斋文化非常重视,未来将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做好聊斋城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
除了聊斋城,淄川区重点打造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也在顺利推进。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1370亩,总建筑面积32.8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湖光仙境公园、李诡祖纪念馆、增福财神仿古建筑群等。目前,公园、纪念馆、景区环线道路等项目已经开工。
除了聊斋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淄川的工业文明也有着厚重的底蕴,无论是煤矿工业遗址,还是陶瓷琉璃烧制技艺,都已经成为淄川区深挖文化IP的富矿。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袁爱琴表示,传统村落、地方民俗、聊斋文化等等,这些文化IP为淄川区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淄川将把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凯 李振兴 通讯员 闫盛霆 仇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