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多发,近日,海通证券、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接连受到永煤控股违约牵连,涉嫌违反相关规定遭调查或自律调查。高评级信用债跌落“神坛”,牵出一众金融机构亟待市场反思。
永煤违约连环爆!AAA级、国企背景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突然违约,正在引发市场震动。拔出萝卜带出泥,永煤债违约这棵“大萝卜”不断带出新的责任方。18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11月18日宣布,海通证券因涉嫌协助违规发债被调查。
11日19日,继海通证券后,交易商协会再次宣布对永煤控股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中介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协会称,发现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原银行等主承销商,以及中诚信国际、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这是永煤违约事件发生以来,交易商协会第三次对相关主体启动自律调查行动。从发行人到承销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调查范围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再起波澜。19日,又一房企债券爆雷,部分信用债价格继续呈现较大波动。
牵出更多中介机构
11月10日,20永煤SCP003未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12日,交易商协会宣布对永煤控股等相关机构启动自律调查。18日,交易商协会宣布对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启动自律调查。
海通证券是上个月永煤控股刚发行的10亿元中期票据“20永煤MTN006”的承销团成员,最新被调查的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原银行等则是永煤控股发行的多只债券的主承销商。
比如,已违约的“20永煤SCP003”的主承销商即光大银行和中原银行。
来源:Wind
兴业银行则是“20永煤MTN006”的主承销商。
来源:Wind
中诚信国际为永煤控股发行债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就在10月10日,中诚信国际为永煤控股发行“20永煤MTN006”出具的信用评级还是主体/债项双AAA级。一个月后,永煤控股发生债券违约,令外部评级的有效性再次遭到质疑。
按照中诚信国际的定义,主体AAA评级意味着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在违约事件发生以后,中诚信国际断崖式下调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东河南能化的评级,从AAA评级直接下调至BB评级。
福建福晟债券违约加剧债市不安
调查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债券市场再起波澜。11月19日,福建福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建福晟”)债券爆雷,其在上交所公告,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应于当日支付的“18福晟02”回售本金及债券利息共计6.31亿元。
福建福晟的危机早有苗头。早在今年9月2日和11月5日,福建福晟两次公告,其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相关债券信用等级被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连降两次,由AA+调整为A+。
截至目前,福建福晟未披露2020年半年报。根据2019年报,福建福晟总资产为913.95亿元,总负债706.64亿元,净资产207.32亿元,资产负债率77.32%,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8%,净负债率131%。福建福晟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流动负债有470.06亿,占总负债比为67%,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有63.88亿元。
福建福晟偿债资金来源依赖于外部融资,但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中,两项指标高于监管要求的“三道红线”,未来其再融资将受限。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数据飙升,分别由16.18亿增长至37.3亿,58.21亿增长至125.67亿,合计占流动资产的20%。
未来1-2年内集中到期的高负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福建福晟头顶。叠加近期频发的债券违约事件,其债券违约也加剧了信用债市场的不安。
评级机构引质疑
高信用债券违约后,评级机构面临的市场压力首当其冲。业内人士表示,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一个特殊的中介服务机构,其在提示信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信用评级机构发生违规行为,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诚信、有效的市场环境。当前一系列高评级的国企债券违约,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内信用评级在风险定价方面仍有所不足。同时他也指出,信用评级存在一定程度“预测”成分,并不能确保每一个高评级企业债百分百不会发生违约,企业本身在实际运行中受多种因素影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今年信用债违约数量115只,违约规模为1330.56亿元。而2019年全年信用债违约数量为184只,违约规模为1494.04亿元。
“今年多家高评级企业债务先后违约,原因有宏观外部,更关键是自身抗风险、周期能力弱。今年情况相对特殊,突发的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持续冲击,部分企业现金流受影响较大;今年能源商品与资本市场波动剧烈,但从近期违约企业特点看,深层次原因还是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内部治理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上述人士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永煤控股继2020年10月20日发行“20永煤MTN006”后迅速发生实质性违约,作为“看门人”的承销商们是否履行好尽职调查义务和核查把关责任遭到考问。
此前,11月1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表示将对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开展自律调查。11月19日,交易商协会再次“点名”调查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原银行等主承销商,也再次敲响“看门人”警钟。
三方面强化债务风险应对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表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完成核准或注册企业债券8288.45亿元,完成发行4767.79亿元,均比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工作,始终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总体看,企业债券的风险防范较好,今年未发生违约情况,累计违约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低水平,违约处置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高水平。
孟玮介绍,下一步,在应对债务风险以及违约处置方面,将重点在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地方的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企业债券领域风险。二是强化协同。加强公司信用类债券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高效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统一执法,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债券市场披露规则统一,共同防范化解债券市场潜在风险。三是抓早抓小。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前了解风险、尽早处置风险。针对个别苗头性风险隐患,密切关注相关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事件回顾
11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流动资金紧张,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违约20天前还发行了10亿元中票,永煤集团违约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作为河南省最大国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下属核心骨干企业,永煤控股截至9月末货币资产达400多亿元,但连10亿元都拿不出来。
永煤控股“意外”爆雷后第二天,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中诚信国际火速将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的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多只煤企、城投、地方国企境内外债券持续下跌。
截至目前,永煤控股共有存续债券23只,存量规模234.1亿元,其一年内到期的债券达120亿元。
作为持有永煤控股其96.01%股份的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受此影响,信用等级也由AAA降至BB,令外界担忧其卷入交叉违约的风险之中。
19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豫能化及主承召集“20永煤SCP003”的持有人召开预沟通会,讨论“20永煤SCP003”的展期问题。但部分债权人并不同意展期方案,这意味着265亿豫能化及永煤债券或触发交叉违约。
据中金公司统计,永煤、豫能化存续债券体量接近500亿元,而且母子公司全部公募债券合计265亿元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其中,永煤共15支150亿元,豫能化共10支债券115亿元。
“如果确认交叉违约,可能导致企业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进一步加大。”中金公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