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监管民情书记团队中,活跃着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着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朝气与活力、认真与赤诚加入“民意5来听”行动,在群众课堂里含英咀华,锤炼群众工作基本功,为成长为监管强手、办案高手、检测能手不断努力,下面让我们听听90后民情书记们的心声。
信息所97年的傅瑶:
民意5来听的走访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很多不同方面,收获良多,对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从一开始的略显胆怯,到逐渐敢于张口,勇于说话可以和居民聊天说地,推心置腹,与每一个居民打交道、做朋友,从他们的身上了解新想法、学到新知识、打开新视角。
标准化科95年的张潇:
通过民意“5”来听行动,与人民群众拉呱说事儿,真正的接地气、知民意、听民生,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我们年轻人要好好把握这次锻炼机会,念好人民大学,当好群众学生,在这次走访活动中,感受人间百态,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思想自觉,为人民群众解难题、谋福利。
综合执法支队95年的徐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民意5来听”像一座桥,将群众和干部连接起来,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群众通过这座“桥”能够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反映生活上的困难;干部通过这座“桥”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进而汇民智,转变工作作风。
质检所92年的孙天骄: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比如路灯不亮、饮水机坏了、电梯故障,这些问题我们反映上去都及时解决了,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真的帮群众解决问题了,而不是走形式。就像上次国庆假期期间我们仍入户走访,向群众传递一个声音,解民忧,我们是认真的!
人事科91年的崔萌:
入户走访是一次自己日常生活的情景再现,我们虽然换了一种身份来面对这些具体问题,但若能感同身受,借助“民意5来听”的平台,肯定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走访其实是一个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作为民情书记我们问需、问计于民,而群众也需要我们宣传、普及便民政策。我们能够主动相帮,群众也能自主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干群共画社会共治的同心圆。
综合执法支队91年的晁晴晴:
待人接物一定要真诚,当我们用真诚敲响群众的门,用真诚介绍我们的来意,真诚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也会对我们以真诚,可以放下戒备地敞开心扉向我们倾诉,真诚可以帮助我们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综合执法支队91年的张璐:
这项行动不仅扩大了我们年轻人的社会接触面,让我们对“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交流和实干能力,让年轻人的热血力量贡献给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渗入到充满温度的群众工作中。
综合规划科90年的王玉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集中“大考”之年。“民意5来听”为我们90后干部练好群众工作基本功提供了最佳平台,下一步我将继续锤炼本领、不惧挑战,真心上好群众课堂,诚心当好群众学生,争做“人民大学”中的“学霸干部”,用“千倍热情、万倍努力”,换回群众的“十分信任、百分满意”。
综合执法支队90年的王前英:
“想到”和“做到”之间还需“走到”。而这次,我们可以走到群众面前,听到群众心声,看到群众反应,真真切切感受到群众的生活,这让我明白了一个词—鲜活。
综合执法支队90年的高金梅:
我们的工作不止是敲开家门,还需要走进家里,让群众安下心来给我们交流,敢说话说真话。学会与群众拉呱,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俯下身子去倾听老百姓的故事。
综合执法支队90年的李灿:
我们要带着共情能力去体会困难家庭的艰辛,要设身处地体检他们的处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他们。把走访群众当作“走亲戚”,把走访的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我们大家的功课,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帮助他们。
个私服务中心89年的石晶:
在这听与说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辩证听”。一边要让群众能说出来切实存在的问题、难题,也要听取物业、社区、部门等涉事单位的声音;另一边我们要用辩证思维仔细甄别真民意、真问题,关注群众最迫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