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非遗精品展会场,有不少的剪纸项目参展,画面几乎都是红色单色系,这就使得朱孝杭刻纸显得独具特色,多色彩画面交相辉映,加上细腻的刻纸手法,使其作品更加灵动丰富,大气高雅。
项目传承人朱孝杭今年62岁,多年来,他矢志不渝地传承创新剪纸艺术,形成了个人刻纸艺术风格,“剪刀只能在一张单色纸上剪出比较粗犷的线条,而用刻刀刻出来的刻纸则对创作者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还要熟悉电脑的操作,现在电脑完成构思以及小样之后,才能在纸张上进行创作,绝不是看起来那样简单,作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朱孝杭创作的英雄刻纸合集。
从7米长卷刻纸《清明上河图》,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四米乘两米巨幅刻纸《开国大典》, 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精益求精,大气高雅,受到各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部分作品被北京、上海、香港、济南、淄博等地好友收藏,其中,一幅《龙青花瓷》刻纸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
特别是近几年来,朱孝杭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居匠心,剪刻出《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肖像》系列作品,颇受众多爱好者的青睐,本次展出的作品,多是伟人肖像,包括毛泽东、马克思等,每幅作品耗时不同,意义不同,手法不同,将非遗项目的创新展现的淋漓尽致。记者看到,单是一幅伟人肖像合照,就用了白、红、蓝三个颜色,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而细节处如头发、胡须、衣服褶皱处,则更体现了刻纸的细腻之处,这是用剪刀剪纸无法实现的细节,而刻刀就能灵活展现,并且栩栩如生。
朱孝杭刻纸作品之伟人肖像与诗词结合而成。
朱孝杭刻纸作品之伟人肖像。
朱孝杭刻纸作品之伟人肖像。
为了让非遗项目传承发扬光大,朱孝杭也在积极给学生们授课,让非遗走进课堂,让更多孩子从小喜欢剪纸,爱上刻纸,并能推陈出新,让这个项目更加时尚年轻有活力。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