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非遗项目精品展之中,来自淄博的慧宁斋雕塑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展的爱好者,这些雕塑取材于大自然,有木头、石头、泥土,经过作者房平宽的精雕细琢,形成了带有文化味的人物、吉祥物,让人不禁感叹: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凡人之手修饰雕刻的雕塑,将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赋予自然以灵魂,让作品宛若天成。
参展现场,慧宁斋雕塑的作品独具特色。
慧宁斋雕塑的非遗传承人房平宽,号慧宁斋主,山东淄博人,系山东省花卉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雕塑家协会理事,淄博陶瓷印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师从于东方书画院教授张广昌先生,研习雕刻。创作了大量根雕、石雕、陶艺作品,1999年撰写的《根艺创作经验谈》一文入选《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 2011年陶艺作品,“兔钮”的造型设计,参加第十四届杭州艺术博览会,并被中国当代艺术展组委会永久收藏。2015年刻字作品《尚贤》巨型泰山石被天津大学作为景观矗立校园内。
惟妙惟肖的关公,象征吉祥的寿星抱着寿桃、头挽发髻的女人雕像……房平宽的作品,大多都是根据材料本来的样子进行雕刻,这就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将天然的材料雕刻成各种吉祥物以及带有典故的历史、传说人物形象。
这些展品,要经历选材、构图、雕刻、打磨等步骤,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听起来非常简单,但要一刀一刀刻下去,复杂的作品要雕刻一年,即使简单的,也要一周以上才能完成。”在展会现场,房平宽现场创作,制作出了孙悟空泥塑,并为同来参加参展的非遗传承人创作了人像泥塑,引来了现场观众驻足观看,并竖起了大拇指。
房平宽现场创作的人物泥塑。
“能参加这次的展会非常高兴,也认识了很多非遗传承人,大家相互交流,为非遗更好地传承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意见。”作为淄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房平宽说,他会一直致力于非遗项目的创新传承,并呼吁大家一起参与其中,将非遗项目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