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节,走进青岛胶州市古兰村,家家户户院落上方错落有致的葡萄架让院子格外精致,一串串红红的、绿绿的葡萄更是让院落有了色彩。
打造有经济特色的“美丽庭院”,让古兰村每家每户至少能增收几千块钱的收入,也成为乡村振兴一道美丽的风景。

胶州市胶莱街道古兰村有300多个小小的庭院,村民们根据当地优势,发展起特色庭院葡萄产业,每年生产特色葡萄6万多斤,为村民增收60多万元,成为胶州市36个“美丽庭院”示范村之一。“美丽庭院”建设为胶州市创出年收入600余万元。

胶州市乡村巾帼致富带头人郭静却看到了绿水青山中的金山银山,在胶州市妇联的支持下,她积极挖掘利用当地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了以院庭旅游为主题的美丽经济,邀请当地心灵手巧的女性村民为游客开展了剪纸、布老虎、手工陶瓷、泥巴艺术和洋河粉条制做等学堂。
每周末邀请游客们一起扭起来胶州大秧歌、哼唱荗腔、组织乡村音乐节和稻草人艺术节等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村内农家餐馆等的红火。园区单日最高峰雇佣员工150人,女工占90%,人均日工资110元。

既有内设农家锅灶和土炕的家庭体验式客房,可以品尝到地道可口的农家饭菜,也有现代的娱乐设施,可以品尝醇香的咖啡,享受宁静的书屋,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客房内均带有卫生间和24小时热水,利用先进环保的空气源技术使得农家小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