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老年患者失眠高发,需高度警惕

2020-11-11 15:51:24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许多人都出现了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睡眠过度和睡眠模式的改变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多项调查显示:老年人失眠及睡眠问题尤为突出,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达到近50%水平,需引起高度重视。近日,记着采访了滨医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马文彬。

“老年人患者失眠高发,且症状复杂,多种症状共存。”马文彬介绍,引发老年人失眠的原因也包括生理变化、自身疾病、药物作用、生活方式不合理等。

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失眠多种表现共存,在存在睡眠问题的老人中,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问题是最常出现的问题。 老年人日间过度睡眠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相关风险因素,老年人过长或过短的睡眠均可能伴随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引发老年人睡眠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种,生理方面:浅度睡眠随年龄增加而延长,快动眼相及慢波睡眠却随年龄增加而比重减少,而快动眼相及慢波睡眠是组织代谢恢复的核心;疾病方面:常伴随关节炎、慢性疼痛、抑郁等,高血压、胃肠道问题、泌尿系统问题、骨关节炎、髋损伤、纤维肌痛、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睡眠障碍都可能增加失眠的风险;药物方面:除作用于精神系统的药物外,茶碱、沙丁胺醇、伪麻黄碱、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失眠问题;生活方面:白天睡眠过多且睡眠时间不固定、存在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睡前引用咖啡、浓茶、剧烈运动等。

“老年人失眠治疗应该双管齐下,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并积极地进行睡眠卫生教育。”专家介绍,老年人失眠治疗需针对症状和病因,结合使用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针对性改善常见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中途觉醒和早醒等;找出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警惕可能存在的药源性失眠问题;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并积极地进行睡眠卫生教育。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守则:日常简单易行的失眠行为干预:不要在床上待过多的时间;维持固定的睡觉、起床时间;如果不能入睡就起床;将午睡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日常锻炼;增加户外时间,不要戴太阳眼镜,尤其是一天中较晚的时候;增加在有光环境下的时间;入眠之间适量进食(牛奶、面包等);午餐后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限制夜间喝水量。

睡眠卫生教育:定时作息,每天准时起床;不要在床上读书、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要在睡前大吃大喝;入睡前不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入睡前温水淋浴;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静坐、气功、瑜伽、听舒缓的音乐等;白天午睡不要超过30分钟避免服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果上床20分钟后仍然睡不着,可起来做些单调无味的事情,等有睡意时再睡;睡不着时不要经常看时钟,也不要懊恼或有挫折感,应放松并确信自己一定能睡着;卧室环境要舒适:空气清新,避免强光、噪音、温度及湿度适宜(18-26摄氏度,湿度60%—70%);床垫及枕头适合自己;卧室摆设的原则是将卧室功能单纯化,使卧室的功能纯粹是为了睡眠;顺其自然地接受睡眠中的各种不顺;有人因为经历过偶发失眠,到了晚间就提前恐惧再度失眠,太“用力”去睡;其实偶有失眠,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体验到的一种自然状态,不必过于焦虑。

老年人失眠高发,失眠作为多种老年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医师与患者高度重视。对于老年失眠患者中应加强行为及认知干预,强调睡眠卫生教育和适度睡眠,同时给予合理用药。

“科室人员齐心协力,在为患者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神经病学医教研中心。”马文彬介绍,滨医附院神经内科开诊于1977年,是滨医附院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牵头科室,黄河三角洲地区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及原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牵头科室,是医院24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承担普通专科及亚专科的临床培训任务。目前科室设有3个病区,神经内科门诊,5个功能检查室,已形成七大临床亚专业,年门诊量45000余人次,医护人员150余人,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疗、科研、教学及规培工作。神经内科亚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心身疾病与异态睡眠、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和免疫疾病、头-颅颈部血管超声、发作性疾病与神经电生理、前庭功能障碍与头晕疾病、神经内科亚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张莹莹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