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涉及到千家万户,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造的垃圾迅速增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引导群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当务之急。
李新庄镇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垃圾分类这项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的民心工程,并将之作为常规性的重点任务安排部署,以最广泛的宣传动员、最完善的配套设施、最细化的责任分工强化科学管理、打造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由点到面、成效初显,全镇干部群众凝成高度共识,形成了垃圾分类齐动手、共创优美新乡村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强配套建设,划分责任片区。李新庄镇通过周密规划和科学调研,立足辖区各行政村实际建成了四个阳光堆肥房,均匀分布在镇域各个位置,有效辐射全境范围。同时根据阳光堆肥房辐射区域划分四个管理片区,每个片区任命一名队长,负责本辖区的垃圾分类日常工作和收集的可沤垃圾称重、记录工作,让垃圾分类工作有了组织和制度上的坚实保障。
二是组织结构严密,分层管理有序。镇环卫所负责全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制定方案制度,对保洁人员进行监督考核。四个片区队长具体负责本辖区的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组长,配备一辆可沤垃圾专用收集车和一台宣传喇叭,带领本村3到5名保洁员组成专职可沤垃圾收集小队,做好本村的垃圾分类日常工作。
三是运行机制通畅,奖惩科学有序。保洁人员每天上户收集可沤垃圾,同时给农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将收集的可沤垃圾上交给组长。组长记录每名保洁员收集量并集中运送到该片区的阳光堆肥房,再由片区队长核定垃圾量,作为奖励资金的发放依据。镇环卫所以120升容量垃圾桶为标准,满桶可沤垃圾给予10元奖励,半桶给予5元奖励,极大调动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全镇垃圾分类工作很快步入正轨,达成了预期效果。
垃圾分类工作没有终点,李新庄镇广大干部群众将继续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标准、争先进、树榜样,让分类与节约意识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使垃圾分类成为全域居民常态化、自发化的良好习惯,共同营建低碳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让节约资源的“新风尚”拂遍全镇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