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11月7日讯 听松涛阵阵,看繁星点点。11月7日晚,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的南寨顶,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天文爱好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观星之夜。当天下午,2020首届中国(淄博)流星监测高端论坛暨第四届山东天文大会在这里召开。
本届论坛由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淄博市天文爱好者协会承办,青岛艾山天文台协办。论坛集高端论坛、科普讲座、观星为一体,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陆高鹏,以及全国的流星监测工作者、爱好者,交流多通道光谱观测和大气异常放电现象监测,讨论建设一个基础的流星和流星光谱数据库,交流一年来流星监测成果和未来流星监测方向。
在当天下午的活动启动仪式中,原中国科协少年活动处处长刘天冀和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张道峰,共同为淄博市天文爱好者协会斗转星移天文台观星基地揭牌。
2019年,淄博流星监测站各站点有超过20颗火流星数据被国际流星组织收录,数量位居全国各站点前列。这得益于2017年由青岛艾山天文台牵头建立的国内首个覆盖全国的专业性流星监测组织,该组织的英文简称为CMMO。CMMO建立了完善的单站观测、多站联测以及层级上报的观测体系。优秀观测数据上报国际流星组织及国内相关科研部门用于科学研究。其主要任务是监测重大的微型小行星撞击事件, 探测火流星和未知流星群并进行轨道和落点计算。截至2020年9月,CMMO已经在全国7个省市建立了31个核心观测站点。
本届论坛主会场设在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南寨顶,这里是淄博市天文爱好者协会斗转星移天文台观星基地所在地。南寨顶距离中心城区35公里左右,海拔500米左右,可以有效避开城市光害。本届论坛因疫情从10月推迟至今,除了设在斗转星移天文台的主会场外,主办方还特意在位于淄博新区的齐盛湖公园海岱楼设置了分会场,天文科普报告《从月球到火星》已经于10月16日在分会场成功举办。
“这个事情的重要意义在于,民间天文组织和爱好者可以参与到更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中,在专家专业理论知识的引领和指导下,寻找到更有趣、持久、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淄博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发起人张健表示,协会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高端论坛,在流星监测领域打造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助力淄博市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兵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