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天气凉了,注意多穿点衣服……”“大娘,降压药还是要坚持吃,别心疼钱。国家都有政策,花不了几个钱……”兜兜转转走在西股村的小路上,陈琦不时跟遇到的村民打着招呼,叮嘱着注意事项。
春华秋实,暮去朝来。作为淄博第六批第一村医中的一员,淄博口腔医院医生陈琦来到太河镇西股村已半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第一村医’这个称号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在与淳朴村民们一次次交流沟通中,我坚定了为百姓健康扶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和决心。”陈琦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第一村医,陈琦被派驻到太河镇西股村,同时要覆盖池板村和桑杭村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半年多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村里转转,根据计划入户为村民查体,宣传“两免两减半”及“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优惠政策,用双脚丈量出三个村的基本情况。
“西股村有贫困户193户、307人,高血压161人,糖尿病27人,冠心病26人,脑卒中16人,精神疾病9人;池板村有贫困户123户、217人,高血压62人,糖尿病18人,冠心病14人,脑卒中11人,精神疾病6人……”说起每个村的情况,陈琦都如数家珍。据不完全统计,半年的时间,陈琦共计走访贫困户326户、1173人。
西股村贫困户孟昭万大爷家有一个患重度精神疾病的儿子,曾在村中多次伤人。而且,儿子由于疾病问题曾多次对大爷做出过激行为。孟大爷怕被儿子伤害,只好常年居住在深山之中,把儿子锁在家里。得知这一情况后,陈琦步行几公里的山路,在一个山坳深处找到了孟大爷。
“孟大爷用玉米秸秆在花椒树下铺了个床,喝山上淌下来的水和积攒的雨水,吃山野菜等,身体状况很差。”陈琦说,找到孟大爷后,他先给孟大爷检查了身体,发现由于长期在山中独居,孟大爷精神方面已略有障碍。“我们就劝他到山下居住,进行了家庭医师签约,并联系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前来给大爷的儿子义诊。”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服务,陈琦一般周三在池板村,周五在桑杭村,其余时间在派驻村西股村协助乡医工作。每天,他都会入村对村民进行一般疾病诊疗,健康查体,血压血糖监测,贫困户走访,宣传健康扶贫政策等工作。“有些老人听力不好,还有一些不识字,我就得一遍一遍上门,用最通俗易懂的话给老人讲政策,让他们了解政府惠民工程的好处。”
除了日常工作外,陈琦还要应对许多突发情况。今年5月份,池板村贫困户张兰美大娘不小心从床上掉了下来磕伤了面部,张大娘自己在家换药,没想到大面积感染,皮肤溃烂并出现高烧等症状。得知这一情况后,陈琦多次上门为张大娘换药,但症状没有有效缓解。老人病情不能耽搁,陈琦立刻帮忙联系了淄川区医院,后来由于病情特殊,又转到淄博市中心医院治疗,病情终于得到及时控制。
“张大娘患病常年卧床,老伴刘大爷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而且年龄偏大,活动不便。他们的女儿也是贫困户,还有类风湿关节炎,双手严重变形,根本没法劳作。这一家人的生活真是非常不容易,也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后来我帮他们的女儿进行了残疾人申报,一定尽全力帮助他们。”陈琦说。
西股村、池板村及桑杭村均为国家级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及基本医疗条件较差。淄博口腔医院作为“第一村医”的派出单位,成为陈琦背后的强大助力。医院出资为卫生室购买了大青叶片、板蓝根颗粒、阿莫西林等常用基础药物和酒精、碘伏、口罩、手套、纱布等消毒药物及用品,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诊疗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这几个月的基层锻炼经历以及第一村医的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村民们的需要,明白了第一村医的重要使命。接下来,我会继续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为村中百姓着想,为健康扶贫事业着想,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