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以“科技引领 协同创新——产教融合 实业创新”为主题的“2020年山东省科协年会”在滨州成功召开。年会上,东营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挑头承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在省科协年会上受到广泛肯定。
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揭牌成立
11月1日上午,由山东省科协、滨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山东省科协年会在滨州开幕。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春秋先后致辞。学校党委书记孙波与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宽,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巡视员宋承祥,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光军一起为“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揭牌。
山东产教融合智库中心主要由东营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和全省40余家职业院校共同发起,已完成首批智库专家遴选、智库课题立项发布、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评选等工作。智库中心力争打造成全省产教融合领域的智囊团,助力山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宝亮,海信集团副总裁于芝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毅、滕继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毕思文先后作主旨报告。滨州市有关部门、县区政府、重点企业等分别与省级学会、“十强产业”学会集群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幕式后,东营职业学院等与会代表赴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滨州)研究院、渤海活塞、愉悦家纺等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
本届年会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现场+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省科协相关部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相关省级学会理事长、秘书长,省科学院各院所负责同志,各地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省部分职业院校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单位)、高校、企业负责同志,系列活动邀请专家200余人在主会场参加活动。各市县区设分会场。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成功承办
11月2日,由山东省科协、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学校联合山东软科学研究会、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科协、滨州市教育局共同承办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巡视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校企合作促进会会长宋承祥,山东省经信委职教办原副主任、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校企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正高级经济师王世忠,东营职业学院校长、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延成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山东省科协学会部部长葛玉芝莅临指导,滨州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宋承祥以《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有之路》为题梳理了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论述了产教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结合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出了“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理清关系、细化政策、完善制度、强化监控评估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建议。
王世忠以《围绕重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题重点,重点分析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产业的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教育链对接产业链,政府、教育、产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等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创新,精准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李延成以《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制探索——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为题,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状,介绍了学校产教融合的做法和机制探索与实践,认为产教融合机制主要包括推进机制、协同机制、共建机制、创新引领机制。李延成强调,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提出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育人、大规模培训、深层次融合、“双师型”队伍、高水平服务六大建设任务,突出石油石化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品牌、培育人工智能亮点、形成开放办学格局、提升国际影响力五大目标愿景,学校改革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学校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贡献东职方案。
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荆晓玲以《搭建三大平台、聚焦三大维度,推动军政校企深度融合》为题从搭建“三大平台”构筑产教融合新模式,聚焦“三大维度”铺展产教融合新思路两个大的方面介绍了滨职创新机制,军政校企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典型经验。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玉红以《对接地方需求 服务产业发展》为题从专业群建设规划、典型案例和未来思路三个方面介绍了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工作的典型经验。
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广坤、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祥主持。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作为山东省科协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除现场与会者外,共有3万多人通过网络观看了论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