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正在为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胶州市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以此为契机,胶州创新实施“心理敞亮工程”,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深化平安建设的重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胶州市将心理服务干预纳入防控整体部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如何用“心”疏导,保障大众心理健康,发挥出硬核心理防御战术,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进行了探讨。
胶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赵金香格外忙碌,在疫情发生后,个别市民亟需心理疏导服务,其中市民王女士因担心感染病毒,一度不敢乘坐电梯,于是找到赵金香求助。
赵金香介绍说:“王女士的主要问题是过度焦虑,她总是反复地想,这么多人在外面,里面是不是会有无症状感染者?自己接触的这些人里面会不会有无症状感染者?过多的担心,导致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紧张出汗,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
面对王女士的担心,赵金香经过细致的聊天沟通和一系列的放松治疗,很快清除了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一般通过电话热线便可以帮助解决的,有些(紧张)过度、自己调节不了的,经过热线解决不了,他们就过来面询,经过和工作人员的面对面沟通部分,这些情况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除了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胶州市还在镇街高标准打造12处心理服务中心,在48个中心社区布局建设心理咨询室,为876个村居配备联村心理咨询师,同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全天候在线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搭建市、镇、村三级心理服务平台的同时,胶州市还在教育、医疗、民政等系统布局205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老人等群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前不久,胶州市实验初中的心理教师韩翠接到家长求助,说孩子和同学产生了矛盾,不愿上学。征得家长同意后,韩翠带这名学生一起做心理辅导游戏,通过专业的方法,逐渐打开了她的心结。
胶州市实验初中心理专职教师韩翠告诉记者:“当我走的时候,她已经能够出门送我了,表情看起来也轻松了很多。周一的时候,我就接到了她班主任的反馈,说这个孩子已经能够顺利地入学,正常地开始她的学习生活。”
目前,胶州市具备心理健康辅导资质的专业人员已达2700多名,组建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队12支,累计提供志愿服务6.5万小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心理免疫力。
胶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晓兵表示,胶州市大力实施“心理敞亮工程”以来,有效提高了市民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实现心理服务的全覆盖、无死角、手拉手、心连心,解决市民的心理问题,保证了胶州平安、和谐、乐观。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