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7日讯 在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的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红嫂祖秀莲的故事每天吸引着数百名游客到此参观。
桃棵子村地处沂蒙山深处,早年因地处偏远、山道崎岖,村民只能靠种地勉强解决温饱。虽然村子红色事迹不少,但是却因穷出了名,219户村民中就有11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而如今,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沂水县桃棵子村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发展起红色教育、旅游观光、民宿康养等产业,让红嫂故里重放光芒。
“以前红色资源也很丰富,但是各方面条件达不到,人来的也少。”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表说道,“现在五一、十一期间游客得达到上千人,平常的话每天也有五六百人来。”
2012年,沂水县把院东头镇作为全域旅游的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新修建的旅游路如串珍珠一般,把桃棵子村串在了红色旅游专线上。
瞅准机遇的桃棵子村利用各级扶贫资金,修建村内设施与景点,并深入挖掘村内的红色故事,围绕红嫂祖秀莲勇救八路军伤员、千里寻亲郭伍士、沂蒙老兵情系老区“三个故事”,让红嫂故里开始重放光芒。
沂水县院东头镇人大副主席张在召表示:“通过讲好这三个红色故事,我们延伸了产业链,建了沂蒙红嫂祖秀莲故居,《红嫂》的作者刘知侠旧居和战时邮局,让外来的游客来到这个村之后,就能在这个村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底蕴,从村头到村尾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
讲好红色故事的桃棵子村,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2014年,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沂水县红嫂故里旅游专业合作社”,吸引全村96%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中来,民宿、采摘园、农家乐等纳入统一管理运营。2016年,村子110户贫困户就已全部实现脱贫。
金萌农家乐是桃棵子村村民张在俊随着桃棵子村游客逐渐增多而开起来的。邻近中午,农家乐的灶台又开始忙碌起来,三口锅同时开火,肉香诱人。
游客张燕感慨道:“在这个小山村,照着阳光,坐着吃顿鸡,感觉心里特别清净、很放松,我觉得很值得一来。”
红火的生意让村民张在俊喜上眉梢。然而在几年前,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张在俊还是村子建档立卡贫困户。
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村民张在俊回忆自己的脱贫之路:“(那时候)都上咱这里看、学习,得有吃饭的地方,我就抓住这个机遇,抓住这个点,抓紧办农家乐。当时是贷了2万块钱的款,亲戚朋友借了2万多块,做了启动资金。2013年生意还很一般,2014年的时候收入就到达了8、9万,2015年到了15万左右,今年得突破30万。”
日渐火爆的农家乐不仅让张在俊早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桃棵子村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到十多家。与此同时,为寻找更大发展,桃棵子村里成立了“山东红嫂故里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并吸引了大型旅游集团上门寻求合作。
今年,旅游业收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桃棵子村通过市场化运作,村集体增收与贫困户分红并未受太大影响。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在表表示:“托管给了龙冈集团,人家有专业的管理,光租金一年就给我们村30多万。贫困户这一块,人均收入都达到一千以上,还辐射着14个村的贫困户,村集体的收入也在10万以上。”
闪电新闻记者 丁振年 临沂台 惠明志 沂水台 侯天勤 赵连周 编辑 陈雨奇 临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