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不仅因为它是金秋九月的应季之花,象征长久、长寿,更是因为它独善其身的品格。因而,菊花纹饰也备受钟情。在宋代定窑白瓷、耀州窑青瓷上,它常常以印坯的装饰形式出现,就是用刻有花纹的模具在将干未干的瓷坯表面印制,菊花造型花瓣繁密、枝叶茂盛,在釉的包裹下,线条醇厚、玲珑婉约,呈现着素色的纯净。
进入清朝,釉彩多达57种,画工臻达巅峰,菊花纹更加工笔写实、娇艳明丽,尤其当它以粉彩表现时,又会温润一新。绘制粉彩时,画师会先将玻璃白料添入轮廓内,之后点染彩料,向阳处少点彩,背阴处反之,画面就显现出了立体效果。在这种技法下绘制的菊花,纤细的花瓣浑圆饱满、光晕流转,因白料柔和了色调,使得菊花出尘之余更添柔情。
而不同纹饰与它搭配,碰撞出的“谐音梗”寓意往往也灵动可爱。如果它和鹌鹑同画,则象征“安居乐业”,如果鹌鹑恰好有九只,则寓意“九世居安”;如果它近旁有一株松树,就是“松菊永存”;如果它身上再跳来一只谐音为“官”的蝈蝈,那就是表达“官居一品”的祝愿了。
如果说“温柔生动”为釉上粉彩菊花的性格,那茶叶末釉下的菊花可就古朴内敛得多了!
图为茶叶末釉鳝鱼黄花卉纹象耳尊。
茶叶末釉是唐宋时期的铁结晶名釉。它青杂黄色,像茶叶末的色彩;那股耐人寻味的劲儿,又神似品罢佳铭后的余韵悠长,因而被直呼作“茶叶末釉”。褐绿白三色的菊花纹置身在茶叶末釉的深闺里,有种“半遮面”的朦胧雅致,又极度和谐地与釉色一道展现着古朴沉稳的神韵。
茶叶末釉曾在淄博失传多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在博山下河街的山东省第一个官办窑厂“陶瓷工艺传习所”让它重新活了过来。不仅如此,工匠们更能完美地烧制出茶叶末釉下彩“鳝鱼黄花卉纹象耳尊”,釉下的菊花等彩绘,在传递着传统吉祥寓意之余,更让人感受到的是淄博陶瓷人对釉彩和烧制技术的成熟驾驭,和他们生生不息、砥砺奋进的钻研精神。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中国陶琉馆将在重阳节当天专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推出四场免费讲解,详情致电2167708咨询。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 朱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