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先”字经,突出先行先试,打赢创新牌。在全省率先开展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全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和全省政务服务“一链办理”改革试点,通过“流程重置、标准重构、机制重组、大厅重建、队伍提升”等系列举措,构建起“3个一流”“5一体系”“6办服务”的“356”政务运行体系,全面提升改革试点成效。“3个一流”,即坚持一流标准、打造一流平台、锻造一流队伍,在标准、平台和队伍三方面筑牢改革试点基础。“5一体系”,即“一窗口”受理(行政审批局13个综合受理窗口和6个专区专业窗口)、“一标准”收件(每个事项按“最小颗粒度”编制收件指南)、“一张网”覆盖(“一窗受理”系统与政务服务网对接)、“一主题”办结(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链办理”)和“一个局”主办(县行政审批局对划转事项牵头抓总、核心业务主办),全面落实省市改革试点目标任务。“6办服务”,即智慧服务“掌上办”、自助服务“轻松办”、志愿服务“帮代办”、延时服务“全天办”、基层服务“就近办”、集成服务“无忧办”。目前,全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已全部通过验收,全省政务服务“一链办理”改革试点正在开展,试点成效日益明显。县政务服务中心在运行模式、办件流程、窗口服务、管理考核等方面已全部实现标准化运作,窗口数量从125个压缩到96个,累计办件同比增加18.6%,平均办理时限压缩23%。
念好“重”字经,突出重点领域,啃掉硬骨头。转变审批理念,抓实企业开办全流程电子化审批。再造办事流程,实现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信息与营业执照申领信息简并采集,将5个环节压缩为2个环节,免费为企业提供一套印章、发票,实现企业开办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提升包括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在线提交、网上发照等在内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水平,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提供“不打烊”服务,企业群众可随时申领营业执照。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踏勘、一并审批”的审批模式,将所有的许可证信息都整合到一张行业综合证上,实现“拿证即开业”,企业办事满意度显著提高。突破体制障碍,探索工程建设项目“一局主办·一章审批”制度改革。集中划转23个部门单位的审批事项215项,其中工程建设项目领域55项,实现“全链条”实质审批,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县行政审批局牵头抓总、核心业务主办,一个部门“一枚印章”的办理模式,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全流程审批时限不超过90个工作日。建立VIP审批绿色通道、“1+N”常态会商、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协调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覆盖”精简环节,项目确立阶段,提供前期咨询服务,“手把手”指导帮办,力求少走“弯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阶段,开辟“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并联审批、联审联批,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间。目前,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已全部纳入“一局主办·一章审批”审批模式,较县行政审批局成立前办事环节压减41%,申请材料压减38%。
念好“特”字经,突出特事特办 ,跑出新速度。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帮代办”等模式,线上“一对一”指导企业精准申报各类事项,通过企业在项目所在地现场定位拍照,传输项目现场情况等方式,准确掌握项目现场信息,作出审批决定。在“利津县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预约服务、微信取号等功能,对确需现场办理的事项,通过提前预约、远程指导企业备齐申报资料,同时开辟“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企业群众现场办理时间,做到即办即走。特殊时期特殊办法。疫情防控期间,为推动东营盈欣建材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在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手续基础上,开展上门服务,对照“一次性告知书”“总体流程图”,为企业家、项目负责人介绍各类手续办理的要点和难点,帮助企业理顺手续办理流程。特殊项目特殊办理。东营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是利津县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对推进利津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企业名称和行业类别受限,导致手续办理受阻。工作人员对外协调和对内指导“双管齐下”,帮助企业快速办理相关手续。一方面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尽快完成名称注册和立项工作,一方面指导企业准备好企业注册材料,确保了东津黄河大桥如期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