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主抓手。垦利区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黄河口镇于林村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绝大多数村民都是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极不稳定,无村集体收入。为了破解发展难题,村党支部班子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下决心调整村民种植结构,通过做好“黄河水”文章,连片发展优质水稻,发展村集体产业。
2014年,党支部牵头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丰硕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于林村全体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纷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当起了“股份制农民”。为进一步做好水稻文章,合作社还坚持发展水稻服务产业,走多产融合的路子。2018年,规划建设占地30亩的农产品仓储基地和农产品服务中心,依托农产品晾晒仓储开展有偿服务。2019年投资270万元建设水稻综合加工基地,集水稻晾晒、大米深加工、农产品电商交易、乡村剧场、农机停放等功能于一体,能辐射带动10多个村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于林村的水稻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也进一步延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再一次提高,水稻产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变得更强。
黄河口镇于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说:“我们于林村当以党建为统领,致力于发展黄河两岸水稻规模化、品牌化,以“于林家”品牌为主发展水稻产业,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垦利区以打造沿黄、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总抓手,以示范片区建设为突破口,按照“规划引领、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创新推动”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统筹推进,趟出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编制完成了《垦利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2022年)》,出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档提级乡村振兴的九项强化措施》,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区提档提级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突出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重点建设永安、董集两个市级示范片区和沿黄、沿海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两个示范片区项目已全部开工。聚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围绕做精做优黄河口大闸蟹、大米、生猪、奶牛等优势产业,实施了天邦集团拾分味道种养加一体化、牧原公司100万头生猪养殖、康华海洋牧场等现代农业项目,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华澳大地田园综合体、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万亩稻田文化景观等“新六产”项目,“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