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一座汉墓的发掘轰动一时。在该陵墓中出土了一套巨幅仿玉琉璃编磬,它应该就是古文献中屡屡提及的“鸣球”“玉磬”之物。经南京博物院鉴定,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为汉武帝的哥哥——江都王刘非。
而此次出土的编磬在地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腐蚀严重且残破不堪。这套编磬泛着绿色,看上去和青白玉差不多,细看还有一个个小细泡,摸上去手感冰凉,共20件基本完整个体,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长达69.1厘米,重量为11.3千克。据专家考证,这件编磬的材质为琉璃。如此巨大的琉璃制品,涉及高度发达的冶炼技术。而以往所见汉代最大型的琉璃制品,是玉璧之类的饰品,尺寸及重量均不足它的十分之一。
图为中国陶瓷琉璃馆讲解员正在用琉璃编磬复制品演奏《欢乐颂》。
这套编磬何以单单见于江都王刘非墓中呢?据专家推理,这与西汉鸿儒董仲舒有关。董仲舒倡导儒家思想,江都王刘非离世时,恰是董仲舒当相之年。江都王的葬礼,则是一个弘扬先秦礼乐理念的千载良机。儒家鼻祖孔子,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将“乐”与“礼”相结合,构成一种直接为政治和教育服务的礼乐观。《尚书·益稷》描述乐正夔典《韶》乐,其中的“鸣球”云云,正为玉磬。所以,设计并主持制作一套有着《大韶》之乐象征的“鸣球”玉磬为王者刘非陪葬,对于董仲舒来说,实在是信手拈来,顺理成章。
在刘非去世的公元前126年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如此巨大的体量与编列规模、如此高超的冶炼技术的琉璃制品 ;没有发现过如此精湛的制作工艺、如此超乎寻常的美“玉”质地和如此悦耳音响的打击乐器!其发音清脆,据专家考证,它已经可以发出“哆来咪发嗦啦西”七阶音,而不是传统所说的宫、商、角、徵、羽五音。
目前在中国陶瓷琉璃馆国粹厅内陈列着大云山汉墓琉璃编磬的复制品,该复制品由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王子初院长复制。中国陶瓷琉璃馆的讲解员还可以用琉璃编磬复制品演奏出《欢乐颂》等优美的乐曲,琉璃编磬声音清脆,敲击出来的乐曲灵动,每次演奏都会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欢迎大家到馆参观。文/图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杨文庆 岳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