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好淄川SM购物中心餐饮商机的王先生,带着一家老小五口来到淄川,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SM附近的合适房源。王先生说,租房落脚这种小事,看着不起眼,却是外地人来川创业、工作的第一步。王先生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快速找到合适房源,离不开SM驻地般阳路街道城里社区红色微服务工作新机制的“加持”。
红色楼长微治理,让政策惠民有力度
今年以来,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着力强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络体系建设,结合疫情期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经验,重点打造“红色楼长”,红色楼长提户知人知事、提事知情知策,织密红色网格,延伸治理的触角。
般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芳说,像王先生这样的需求,迅速通过社区群抵达“红色楼长”节点,红色楼长通过自己掌握的居民情况迅速串联起供需关系,服务了居民,也让外地来川创业、工作人员,感受到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目前般阳路街道共选聘661名楼长,其中党员红色楼长有529名,占比达81%。同时建立了“红色楼长议事会”制度,进一步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纠纷调解、文化惠民、弱势帮扶这些传统项目做实做细,疏通群众心愿与政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道,突出公务的服务属性,让居民更多需求实现“一次办好”。
红色窗口微受理,让政务服务有速度
在般阳路街道城里社区的代办大厅,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轮班书记”岗的牌子;城里社区书记石萍说,这是推动“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的龙头岗位,全权处理大厅日常事务,从一杯水到一声问候,从了解情况到指导办理,这个由党员牵头的红色桥头堡,成为与居民站在一侧,从居民角度出发,提升办事体验最强着力点。
今年,城里社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六有一能”建设标准,城里社区配齐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标准化服务场所。强化便民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出台了《日常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十四项制度,系统梳理“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业务板块,对流程设置、标准化受理要求、法律法规、常见问题、职责边界等内容进行优化,从服务的细微处着手,从居民的切实体会上着眼,以微服务,实现“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的工作目标。
红色帮办微循环,让服务群众有温度
城里社区地处淄川商业核心区,商贾云集,不但要做好居民的公务服务,更要为企业、商户提供全面服务。今年,淄博市提出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街道、社区除了在人居环境上下功夫,还对商户、企业帮办帮扶上做了不少文章。
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红色楼长等组成的爱心代办队伍,成为服务辖区商户的重要力量,帮办代办,政策解读,让生意更好做,让创业的空间更广阔。城里社区书记表示,这些工作都是一些细碎小事,往往大水漫灌的政策难以覆盖,党员牵头的红色代办队,深入社会事务的边边角角、细枝末节,提供个性化需求。像来川创业的王先生,后续企业注册、社会保险等事项,城里社区的代办队,将协调街道人社所、经发办,实现快速办理,“让党员帮助群众跑腿,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路”。红色代办队更重要的工作,是前移服务窗口,针对社区老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上门服务,让“一次办好”更有人情味。
通讯员 杨家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