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淄博,无论你是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公园,还是漫步在绿树成茵的校园,亦或是奔走在洋溢着秋收喜悦的田间地头,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齐文化、孝文化、聊斋文化、丝绸文化、陶琉文化等淄博十大地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妆点其间,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淄博市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齐文化、孝文化、聊斋文化、渔阳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法治元素,推动地域文化资源和法治文化的深入融合,重点打造了莲池法治文化公园、甘家村法治文化公园、高青县唐坊镇《尚书》政德教育基地等,让市民“休闲有去处,学法在身边”,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尊法、崇法、知法、学法的趣味性和自觉性。
地域文化法治景观受欢迎
“真没想到,淄博地域文化中竟然蕴含着这么多法治思想,新开园的莲池法治文化公园,真是让我涨知识!”10月8日,家住黄金国际的李女士带着孩子逛公园,令她没想到的是,地域文化和法治元素巧妙融入到公园的美景中,让学法成为一种新习惯。
走进莲池法治文化公园,一座气势恢宏的宪法主题雕塑首先映入眼帘,四面镂空造型上写有宪法宣誓词、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宪法修改的意义等,当你站在宪法雕塑前,便会不由得肃然起敬。
沿着右边小径漫步,来到淄博十大地域文化法治景观。“淄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齐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孝文化、陶琉文化、鲁商文化、红色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黄河文化、冶铁文化等淄博十大特色地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你看,齐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等,其中,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同时也把‘礼’的教化提到重要的位置。”张店区司法局法治调研科科长韩雨欣向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在法德长廊里,将民法典知识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伴随我们一生的50个民法典小知识。公园步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宪法修订历程雕塑、新中国的法治历程石刻、新中国有重要影响力十部法律草坪牌、法治宣传栏等处处彰显着浓浓的法治文化氛围。“法治文化公园让我们普通市民与法的关系更近了,今后,我每天都要在这里学学法律知识。”市民王女士说。
“早在2015年,莲池公园就被命名为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这次借莲池公园升级改造之际,淄博市司法局和张店区司法局又投资近40万元,对公园法治文化元素进行提档升级。在规划法治景观时,我们将淄博优秀地域文化和法律相关内容完美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把法律知识、法治意识巧妙地映射到周围群众,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淄博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贾刚表示。
法德文化公园遍地开花
不仅在张店,在临淄、高青、周村、博山、淄博高新区等,根据各自的地域文化与法治元素相结合,孕育了淄博特色的法治文化现象。
在临淄,依托省级文明公园“齐园”,挖掘齐文化中的法治元素、道德元素,秉承法德结合的理念,建成了“齐·法德文化”主题公园。法德主体雕塑是公园内最亮眼的特色,主雕景墙长约8米,高约3米,正面体现了管仲法治思想,后面为管仲的德治思想名言;在法德小观园,有《一箭之仇》法治典故雕塑和姜太公、齐威王、荀子、晏子等齐法德人物雕塑;而步道两侧的战车造型普法宣传栏,则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
在高青,依托高青千乘湖生态文化园,注入以太公法治为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了太公法治文化公园。在太公法治文化区,别致的石凳上,地上铺设的汉白玉方石上,都刻有太公法治名言。在普法教育区,则有法治长廊、宪法树、獬豸雕像等,今古结合,相得益彰。高青唐坊镇是欧阳《尚书》学的发源地,高青县挖掘“德”与“法”的契合点,以《尚书》优秀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建设了政德教育基地,打造了淄博市首家以政德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深入推进法德共建。
在周村,打造了融合法治元素与丝绸文化、鲁商文化元素为一体的市民主题公园——天香法治文化公园;在博山,融合博山传统陶琉艺术和孝文化元素,建设了独具博山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莲花山法治文化公园;在淄博高新区,甘家村投资700余万元打造了法治、德治、韶华文化公园,营造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民俗民风……一个个法德文化公园,既体现了淄博优秀的地域文化,也代表了淄博普法人的殷殷普法情,更代表了淄博人民的法治追求。
“‘七五’普法以来,淄博更加注重将厚重的齐文化、孝文化、聊斋文化等地域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着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淄博原有法治文化典型示范点基础上,连点成线,由线及面,法治文化建设实现市、区、镇、村四级全覆盖,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的熏陶和感染。”淄博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贾刚向记者介绍道。
成就淄博法治新名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法治的未来。“七五”普法以来,淄博多所学校将优秀地域文化和法治元素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
“齐国历史在中华文明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齐国故都,领略齐国风韵,感受齐国法治……”9月30日,在临淄区遄台中学,一场生动的齐国故事会正在开讲,几名身穿着齐国服饰的中学生正把齐桓公、晏婴、齐威王的法治策略娓娓道来。而在另一个法治学习室,10多名中学生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挥毫泼墨,书写法治名言警句。
“我们学校把各个社团阵地与法治阵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学法治、写法治、模法治、演法治和唱法治五个法治学习室。学校还建设了《中学生守则》壁画墙,把《守则》的核心与耳熟能详的齐国成语故事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在校园形成人人参与法治宣传的良好气氛,而且在家庭营造全家学法治的共学共进共守氛围。”临淄区遄台中学副校长张在新说。
“七五”普法以来,为传承淄博优秀地域文化,推进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在淄博涌现了一批像临淄区遄台中学、周村区正阳路小学、临淄区金岭回族镇、淄博高新区甘家村等这样的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齐文化研究院还被表彰为齐鲁法治文化研究基地。
“5年来,淄博深入开展‘法润孝乡’‘法韵千乘’等主题法治建设,举办‘齐文化的法治思维和治国方略’论坛、‘齐文化与法治思维’征文、‘清风廉韵润般阳’廉政文艺巡演等法治文艺活动;编撰出版《齐文化与法治思维》《我与普法的故事》等论文集,创排京剧《手镜》等法治文艺作品。此外,淄博部署法治文化“个十百千”工程,每个市直单位、十个区县、百家乡镇、数千村居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创作法治文艺作品,掀起法治文化建设热潮。”淄博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贾刚表示。
如今,优秀地域文化成就淄博法治新名片,宛如一颗颗镶嵌在淄博大地上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史英志
莲池法治文化公园里气势恢宏的宪法主题雕塑。
莲池法治文化公园里法德长廊成为市民学法新阵地。
在临淄“齐·法德文化”主题公园,战车造型普法宣传栏深入市民喜欢。
在临淄“齐·法德文化”主题公园法德小观园,有《一箭之仇》法治典故雕塑和姜太公、齐威王、荀子、晏子等齐法德人物雕塑。
淄博高新区甘家村韶华文化公园里的励志名言让人充满力量。
在临淄区遄台中学,几名身穿着齐国服饰的中学生正在讲齐国故事。
在周村区正阳路小学红领巾法治园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法。
周村区正阳路小学美术博物馆展示的法治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