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与市农业局、市农科院、利津县汀罗镇、明集乡等单位组织举办“青岛农业大学耐盐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观摩会”。市委政研室、市海洋发展与渔业局,市气象局,河口区、利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同志,汀罗镇、明集乡有关村村干部、家庭农场场长、种植大户等参加了活动。
会议在青岛农业大学王晶珊教授团队花生试验田田头举行。王晶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团队培育的“宇花系列耐盐花生新品种”试验和示范种植情况,对花生性状特征、栽培管理技术、种植模式等进行了讲解;并组织大家观摩了宇花4号、9号、32号、33号等花生新品种的试验种植情况。实地查看了耐盐品种与非耐盐品种对比实验情况。市种子站站长徐新亭对观摩花生品种作出肯定性评价,认为这些花生新品种稳定性好、耐盐性强、含油量高,产量高,适合我市盐碱地区种植。青岛农业大学东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成刚介绍了青岛农业大学近年来与东营市的合作情况。基层农业部门、农村干部、种植户等积极与专家团队进行交流,为耐盐花生新品种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达到观摩的效果。
耐盐花生新品种的培育、示范种植与推广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培植耐盐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自2013年起,我市引进青岛农业大学王晶珊团队,在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及周边盐碱地区开展耐盐花生筛选鉴定。目前团队已在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陈家屋子村,陈庄镇伟康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盐窝镇董家村,垦利区后李村,广饶县大码头镇小码头后村,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等地示范种植花生400多亩,涉及耐盐花生品种(品系)20多个。经多年耐盐鉴定发现,团队培育的“宇花系列”花生中,有7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其中,宇花1号、4号、9号、14号、16号5个品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耐盐性强。在我市含盐量0.36%-0.49%的盐碱地上示范种植,经专家验收,产量均达350公斤以上。其中,宇花1号和宇花4号产量超过400公斤。二是产量高。宇花4号和14号分别参加安徽和辽宁省区域试验,在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一,其他品种籽仁产量也均比对照增产13%以上。三是含油量高。目前我国花生品种含油率一般在50%左右,超过55%则为高油品种。作为加工花生油用,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纯利润可增加7%。而上述5个品种含油量均在57%以上,其中,宇花9号达到60%以上。此外,宇花32号、33号2个品种,不但产量高、耐盐性强,还兼具高品质,为高油酸花生品种。
为加快花生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王晶珊团队无偿把花生新品种赠予感兴趣的农民种植。2019年,无偿赠予汀罗镇陈家屋子村花生种子1万多斤,由于产量高、品质好、耐盐性强,陈家屋子村农民秋天收获的花生,被附近村农民购买用作种子,带动了周围村花生种植业发展。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植,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我市盐碱农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