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儿时的记忆里都会给糖画留一个位置,无论是走街串巷的吆喝声,还是庙会摆摊的老人,那品类繁多的样式、直击味蕾的香甜都是吸引孩子的理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舌尖上的传承”——糖画人周国强。
1998年,周国强跟其家里人学习了糖画技艺,边学边练。由此,周国强也开始了他的摆摊之路。“当时做了没几年之后,因为济宁人民公园改制,取消所有摊位,于是转行去了一家做文员。”虽然去了公司上班,周国强并没有放下对糖画技艺的喜爱与练习。
2015年年末,周国强本想只在春节做几天糖画,增加点年味,但是他感觉到了孩子们对糖画的喜爱,自己更是放不下对于做糖画的执念。“还是化糖、熬糖、作画能让生活变得更充实。”在有了继续做糖的想法之后,周国强毅然辞掉了办公室稳定的工作,又开始了他的摆摊生涯。
“白砂糖,蔗糖,纯净水按照一定的比例,一锅糖大概要熬上三十到四十分钟左右,时间不够糖会反沙,超出时间的话糖就会发苦,还适当的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糖化的太快不易成型,过低化不开糖,不能进行作画,所以对温度的要求很高,要掌握好火候”。周国强一遍用糖作画,一边向我们介绍着其中奥妙。
为了糖画能让更多人了解和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周国强开始在网上找各种销售渠道,了解更多的销售模式。“后来就有了样式繁多还便于保存的棒棒糖,还有了很多衍生产物,比如各种旅游景点的照片、公司宣传logo、婚礼纪念照片等。”为了与时俱进,周国强也是费尽一番心力。现在他考虑的难题就是如何才能延长产品保质期,更好地把它储存起来。
周国强为了更好地传承糖画技艺,他走进校园,通过亲手制作糖画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糖画更好地走进孩子们。“我就是希望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热爱。”周国强说。
一锅一铲、一笔一划一线条,好看又好吃的糖画是无数人儿时的梦想,以糖做墨、以铝板为底,勾勒出理想的模样。看似简单,那是周国强无数个日夜坚持与努力,守住自己的初心,相信未来的糖画行业,“只要有匠心在,一定会走得更远”。
(文:李海潮 摄影:王珂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