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菏泽成武九女集河里王行政村,一个醒目的牌子映入眼帘--“吉乐原生态农业示范区”,顺着干净的水泥路再往前走,是一排排整齐的高温大棚,大棚的一旁有的写着西红柿、有的写着黄瓜、有的写着葡萄、有的写着芦荟……。
“我们村以前是个贫困村,是咱农行支持我们办了养鸡场,支持建档立卡建大棚有机蔬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吉乐原生态农业示范区 !”村书记王满义指着这一大片蔬菜大棚高兴地说道。
河里王行政村以前农民的收入来源就是传统种地,赶上收成不好的年头,一分钱也剩不下,不少农民都成了贫困户,村子也成了贫困村。农行的扶贫工作队入村后,就积极与村委会研究措施,想办法尽快带动农民富起来。村书记王满义原来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养鸡场,效益也不明显,他们就决定在养鸡方面做做文章。经过了解市场信息和到外地取经学习,发现培育鸡苗效益较好,于是就把原来的蛋鸡舍转变成育种鸡舍,农行利用支持三农政策为其发放20万元贷款,帮助购买饲料加工机器和孵化设备,建设孵化车间,吸收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场打工,当年就盈利5万多元。
随着效益的变好,种鸡的饲养数量也开始增加,大量的鸡粪不好处理,还发出难闻的气味,环保又成了问题。农行工作队的同志又与县农业局联系,利用国家政策,为他们建设沼气池2座,让鸡粪入池生产沼气,并免费为村里群众按上沼气炉用于烧水做饭,也为群众节省了一笔日常生活开支。
行政村有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道信,向成武农行扶贫工作组反映想利用村里的沼气池的废渣做肥料,和几户贫困户一起种植蔬菜大棚,但是前期投入资金有困难。成武农行就组织客户经理对他们的这一设想进行评估论证,详细摸底调查,认为这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的好办法,也是发展绿色环保大棚蔬菜的好项目。就决定用“保证担保+农户贷款”的担保新模式,以村办的养鸡场作担保,为行政村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0万元,帮助8户贫困户种植大棚蔬菜,每户贫困户年增收4万余元。
昔日贫困村,今日“吉乐原”。河里王行政村在成武农行的帮扶下,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产品销路越来越广,节假日也有不少人去采摘,他们种植的芦荟还与广东的一化妆品公司签了协议,长期供应。农户收入逐年增加,贫困村甩掉了穷帽子,成武农行通过金融扶贫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为实现建设美丽乡村战略贡献了一份力量。(李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