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今年8岁了,特别爱喝鲜榨的果汁,毛毛妈妈说鲜榨果汁不含添加剂,还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几乎早晚都喝。不过最近毛毛很多牙齿都变黑了,个别牙齿还出现了冷热酸甜敏感,毛毛妈妈赶紧带他来到高新区启家口腔,经医生检查发现,毛毛的多颗牙齿患龋,被诊断为重度龋齿。
我省儿童龋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儿童龋患率有增高趋势。据第四次山东省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1.02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41.59%,较2005年上升8.1个百分点。山东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5.32%,上升8.6个百分点。
龋齿和牙周病已成为口腔最主要的两大疾病,据各大口腔门诊反馈,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牙周病和龋齿患者占牙科门诊量的90%以上。今年暑假期间,启家口腔门诊高峰时期,日均接待的龋齿儿童达50多人次,占该院日均门诊量的50%还多。
“龋齿与糖分、牙齿结构、细菌量和时间因素有关,糖是导致龋齿的关键因素。”启家口腔院长董启家表示。生活中常引起龋齿的食物包括果汁、甜性饮料以及糖果等等,这些食物中的糖分可以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所产的酸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牙齿硬组织中的矿物质溶解、破坏,持续发展就会形成龋洞。
过去幼儿龋齿往往被家长误认为是遗传因素,事实上这种比例并不高。2020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均衡饮食限糖减酸 洁白牙齿灿烂微笑”,再次说明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学会看标签 提防“隐形糖”
董院长表示,完整水果中的糖是由一层植物细胞壁所包裹,消化过程更缓慢,食用新鲜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龋,但水果制成果汁后成为游离糖,致龋性就会大大增加。
食物中的游离糖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另一种就是添加糖,这类糖既可以来源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蜜饯等甜性食物,也可以来源于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话梅等“不甜”的食物。
《200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人每天建议的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3-5岁幼儿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30克,最好控制在15克以下,按这样计算,喝一瓶饮料,这一天的糖摄入量就超标了。
过度摄入甜食会增加孩子患龋齿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尤其是一些吃上去并不怎么甜、但是含糖量却很高的饮品、糕点,很容易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隐形糖”。董院长建议, 想要让孩子少吃“隐形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和配料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食品配料表上要明确表明各种配料的数量,如果发现白糖、白砂糖、蔗糖等带糖字的配料排在前面,就说明这个食品是含有“隐形糖”的食品。
暑假期间,启家口腔举办的“今天我当小小牙医”体验活动,让孩子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涂氟,可有效预防龋齿
除了更积极认真刷牙,预防龋齿或者蛀牙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董院长表示,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涂氟。
涂氟后,残留于唾液和牙面上的氟可以抑制牙齿组织的溶解,并且还能使其更加坚固;另一方面,氟还可以抑制那些导致蛀牙的细菌的生长和代谢。因此,补充氟就成为了预防龋齿很重要的选项。
氟的使用包括很多方法,比如:饮水中添加氟;使用含氟牙膏;使用氟凝胶等。为牙齿涂氟,近年来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抗龋方法。形象地说,涂氟就像是给牙齿穿上一件薄薄的衣服,在短时间内,为牙齿局部提供较高浓度的氟,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乳牙龋病,不要再等换牙了
乳牙龋病需要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
董院长表示,婴儿从6-8个月起,乳牙开始陆续萌出,约至2岁半完成,共20颗。大约从6岁起,乳牙开始陆续自然脱落,至12岁左右脱落完成并完全换成恒牙。乳牙从长出来到脱落,大概要在口腔内存留6-10年,而这一阶段正是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龋坏的乳牙不积极治疗,对儿童的全身和局部健康都有影响,首先是面型变化:由于龋坏侧疼痛不敢咀嚼,长期使用健侧,会造成面型的改变;其次是无法正常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不好好管理龋坏形成的残根或拔出后的空缺,别的牙齿前移,会破坏整口牙的完整性,甚至导致错颌畸形等。
日常父母不仅应帮助孩子做好口腔清洁,更应教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刷牙,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董院长建议家长在孩子1岁内开始,每3个月至半年带孩子做一次彻底的口腔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最好是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不但孩子免受痛苦,也避免了日后更多的经济支出。
9.20爱牙日来临之际,本报携手好牙科联盟单位将送上超值福利。9月18日-20日,我们将通过鲁中晨报微信公众号推出1元秒杀、减免、低价等活动,参与活动的项目涵盖了儿童龋齿、拔牙、牙齿种植、矫正、修复、检查等各个方面,最近有看牙需求的市民别错失机会。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记者 张万杰 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