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汀罗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汀罗镇集聚各类要素,积极探索建设区域化产业项目,通过建设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
坚持党组织引领,凝聚各方合力。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将涉及的26个村、2个企业、4个合作社党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产业园区联合党总支,围绕项目论证、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和项目运行等重点工作,成立行动党小组4个,开展土地流转、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6项服务。在联合党总支的引领下,最大程度上凝聚起了各方合力,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发展模式。
项目建设所占的2100余亩土地在15天内全部流转完成。整合汀罗镇国有控股公司资金、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资金、市财政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共计1800余万元,在园区内集中使用,形成联动效应,实现了园区建设的迅速推进。
坚持高标准建设,延展产业链条。园区由汀罗镇昊翔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园区生产示范+技术培训+产品回购”运营模式,统一货物供给、统一种养管理、统一销售运营,逐步打造汀罗香菇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园区现已建设菌棒培养棚9个,食用菌生产棚34个,并配套冷库、分拣车间,可年产香菇22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突破1700万元。投资1200万元建设年产1000万根菌棒生产车间,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利润700万元。
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寿光欧亚特菜公司合作,50个果蔬高温大棚已基本建设完成,投产后年可年产有机果蔬200万公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不断延展产业链条,园区每年菌棒生产所需的果树木屑、玉米面、麸皮、豆面,能为上游产业带来150万的产值,废弃的菌棒可为下游产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通过带动上下游产业,有效的将本地生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优势,有力的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示范性引领,助推农民增收。园区建成后,使用各类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建设的设施、资产所有权按照资金比例归相关村所有。项目优先面向帮扶村村民招工并进行技术培训,优先让帮扶村村民进园经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及经济组织参与经营,促使村民向产业农民转变,带动持续增收。
目前,产业园向帮扶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帮扶村有能力的村民,按照园区统一建设标准自建种植大棚。现在,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已有68户村民加入香菇种植产业,既优化了帮扶村产业结构,又增加了村民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