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改造园区设施,着力升级创业孵化硬环境。完善创业孵化设施,打造政治生活馆、青春能量馆、企业服务中心、孵化中心、路演中心和创享中心等“两馆四中心”,先后吸引入驻澳华生科胚胎牛研究中心、英慧智工程研究院等项目16个。目前,园区在孵企业63家,带动就业近400人。
二是完善孵化服务措施,着力升级创业孵化软环境。入驻流程、标准全部上墙公开,打造5F服务、1230特色服务体系,实现“一窗受理、一天办结、一条龙服务”。重点项目成立跟踪服务专班,主动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店小二”服务,压缩精简企业入驻流程、材料和入驻时限等,帮助重点项目加快入驻进度。
三是制定园区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完善毕业企业退出机制。建立创业导师库,邀请科技领军人才、成功投资人、优秀企业家等人才入库,搭建网上专家指导平台,形成定期创业指导服务机制。建立企业毕业退出机制,增强园区内企业的流动性,保持孵化器的源头活力。积极兑现落实减免租金扶持企业政策,对疫情发生时园区在孵企业免收第一季度、减半收取第二、三、四季度房租,累计减免房租近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