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落实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高质量发展“树标对标夺标”行动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日前,市委组织部围绕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组织选树了100名村(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即日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组织对“担当作为好支书”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周明是沂源县南麻街道西下高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身上,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业绩,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但是周明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群众的满腔热情,扎根基层、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责任”,在平凡工作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他是党员眼里的“好班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2007年10月,周明高票当选为西下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第一时间走进村干部家中,挨家挨户拉家常、交心底、谈想法,在促膝长谈中拉近了距离、建立了友谊,使班子成员拧成了一股绳,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平日里,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对党员群众关怀备至,情同手足。
时代不断发展,村民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多,不学习不进步总按照以前的方法去干工作,肯定是越来越不好干。周明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平时的生活中,他十分注重学习,通过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然而刚开始组织党员学习,有的党员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懒散懈怠,甚至有的党员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周明主动找党员谈心,严肃了学习纪律,使党员素质和学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为了提高班子队伍的整体素质,他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知识,并经常组织外出学习,使班子成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抓工作落实的本领。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坚持公道办事、公平公正,从不搞特殊化,始终做到“一碗水端平”,切实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心系群众、担当作为,他是群众心中的“领头羊”
“既然党员群众相信我,让我担任书记,我就要把老少爷们儿的事情办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这是周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上,他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该从哪里抓起?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周明思前想后,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全村工作的出发点,带领村“两委”干部齐心用力,全心全意为父老乡亲办实事、干好事、解难题。
过去,村里有部分群众对高速路占地和拆迁补偿结果不满,上访问题时有发生,为此他多方协调,主动到去有问题的老百姓家中走访询问、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困难,给他们讲解政策,仅用3个月时间,便将困扰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举拿下,所有拆迁户都得到了合理补偿。
想群众之所想,以前村子里的大龄男青年比较多,为了妥善解决村里大龄青年住房问题,他积极争取,2年内建起了5座大龄青年楼,一次性安置无房大龄青年145户。
过去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被村民笑称“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晚上一抹黑、早晚没有水”,为了彻底解决落后的状况,他主动协调,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先后投资50万元解决出行、用电、喝水的问题。过去喝水的管网已经修建了20年的时间,管道老化,水压不足,经常出现漏水、早晚喝不到水的情况,给村民造成很大不便,了解群众所需之后,立即行动,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改造完成之后周明还不满足于让老百姓有水喝,还要让村民喝上好水,于是新上了净化水设备,每个人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三桶纯净水,全体村民都喝上了城里人才能喝到的纯净水。
他还对全村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路灯100盏,街巷两旁全部栽植了绿化苗木。村民说:“这晚上也能出来走走逛逛,和邻居聊聊天,真是越来越好了。”
为了使村里60余名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投资30万元建成了“暖阳幸福院”。为了丰富村民休闲和文化生活,对村里3处空闲地进行了翻新,建起了文化广场,添置了一大批健身设施……这点点滴滴的为民情愫,正如绵绵春雨,温润着广大村民群众的心田。
敢闯敢干、干事创业,他是攻坚克难的“挑山工”
熟悉周明的人都知道,周明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只要是有利于村集体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的事,凡是他认准了,无论事情有多难办,在困难面前他也从不退缩,再重的担子也敢挑、再难的道路也敢闯。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倔劲韧劲和昂扬斗志,在周明的带领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西下高庄村抢抓政策机遇,上下齐动员,借势聚力实施了旧村改造项目,迅速打开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天地。
在改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采访过程中,周明一边回忆一边津津有味地讲了起来。旧村改造的时候有一户老人家按照政策能分到两套房子,自己住一套,另外一套的归属问题上却让他的两个儿子犯起了嘀咕,房子分不好,拆迁的问题也就解决不了。最后周明出面,亲自上门做工作,从政策讲到集体利益,从孝道讲到兄弟情谊。一趟趟的上门最终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房子也得以顺利拆除。
除此之外,拆迁过程中还遇到村子里的老人无处可住的情况,在外租房有的房主不愿意把房子租给老人,跟儿女住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房子的拆迁进度将会受到大影响,于是周明调用了村子里两座楼房临时安顿这几十位老人,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旧村改造工作如期进行。
在改造实施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村级自治、村民自愿、依法民主”的原则和村级事务“七步走”的程序,问计于民、依法推进,305套房屋全部一次性拆除,拆迁过程中未出现一例上访案件;11座安置楼拔地而起,幼儿园、老年公寓、地下商场等配套设施将同步到位、一应俱全,一个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古道热肠、善解矛盾,他是邻里之间的“调解员”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难买邻里情”。为了促进邻里和谐,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多年来,在他的积极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着力打造了家族调解小组、村民小组调解组、村调解委员会在内的“三层”调解网络,做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化解”,实现了“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组、社会矛盾不出村”。
2017年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全面展开,有村民为老人的房屋归属权产生纠纷,不签订拆迁协议,抵触情绪较大,周明数次登门劝说,解释,耐心向其宣传拆迁政策,多次沟通,解决村民的归属权问题;他向指挥部反映拆迁户的实际困难,村民被他认真负责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最终使村民顺利签订了拆迁协议。
这些年来,西下高庄村邻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自打上任以来,周明带领村“两委”班子团结进取、扎实苦干,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给村民带来实惠,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西下高庄村连续10年被南麻街道党工委表彰为“红旗党支部”;其本人多次获“沂源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当选为沂源县第十五届党代会代表,第十八届人代会代表。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灵芝 通讯员 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