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第五届中国地方AMC论坛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上,全国50余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领导为探讨新时代地方资管行业发展思路,切实做好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和为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提供更多支持进行了研讨交流。
疫情影响不良资产来源 地方AMC收购加速
新冠疫情影响范围是宽广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难以避免,尤其是在2020年一季度。
谈起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光大金瓯董事长康龙表示:
进入二季度,伴随疫情得到控制,地方AMC对不良资产的收购规模较上一季度开始加速,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毋庸置疑的是,新冠疫情对不良资产的来源也产生了影响。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中也指出,突发的新冠疫情已经、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国内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各行业积累的风险将加速暴露。这其中,部分中小企业、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领域的风险尤为值得关注。
首先,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增加。疫情冲击之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部分以外贸订单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存在积累信用风险的可能。旅游业和零售业同样由于疫情原因收入紧张,进而对资金流动性造成冲击,正常类借款存在转化为不良类贷款的可能性,不良资产行业分布或向消费领域有所倾斜。而监管对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等政策,客观上放宽了对于相关行业不良资产的容忍度,可能导致不良资产规模有所增长。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迎来拐点,市场风险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房住不炒”的要求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逐渐趋严。而受到2020年突发的疫情冲击,房地产行业发展和房地产贷款质量不容乐观。在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的情况下,部分中小房企市场加速出清,2020年以来已有近百家房企宣布破产。与此同时,房企融资成本持续上升,也进一步催生了不良资产。
此外,受疫情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到了集中偿还的高峰期,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短期内的偿债压力增大,流动性风险加剧。同时,疫情期间,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贷款主体,承担疫情防控应急贷款任务,在增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客观上也推高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几率。
而在本次第五届中国地方AMC论坛上,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地方AMC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成为行业热门讨论之一。
回归聚焦主业 增资扩股、引战
2019年初以来,AMC行业迎来新的变化。从新的地方AMC获批成立、第五大AMC闪亮登场,到部分地方AMC公司增资扩股、加速混改,AMC行业步入快速变革通道。
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对地方AMC的监管要求,引导地方AMC回归不良资产管理的主业,并安排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2019年12月,地方AMC增资扩股、引战混改又有新动作。鲁信集团向山东省级AMC——山东金资增资360亿元,增资完成后,后者注册资本由101.1亿元剧增至366.39亿元,鲁信集团的持股比例也从30.86%变成80.92%。过往公开资料显示,在本轮增资大潮中,地方AMC新增的注册资本都是成倍数的增长。
截至2020年5月,经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地方AMC共57家,加上已成立但未获批的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正在筹备的海南新创建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大连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名称待定),以及于2017年创立但未获批的河北金融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地方AMC数量达到了62家。
在对内增资混改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对外引进国际优秀机构经验借鉴交流。目前,包括高盛集团、KKR集团、孤星基金、贝恩资本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已通过基金、与内资机构合作等多种渠道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2020年初,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这表明离境外金融机构出资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为期不远,境外资本投资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更加便利。
截至2020年一季度,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已经形成以五大AMC为主导,地方AMC、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外资系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非持牌机构并存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格局。
回归主业之后,如何做强?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提供数据服务的搜赖网、资产拍卖服务的淘宝资产处置平台等颇受行业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为中国信达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虚拟互联网平台。
《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9)》中指出,“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全新的处理方法。
从平台的服务属性来看,可分为两类第一,交易平台是不良资产出售机构通过拍卖网站平台发布拍卖信息,有意向的客户通过第三方平台缴纳保证金,通过网上竞拍价高者获得不良资产,此间,交易平台不负责促成交易和监督交易执行。拍卖网站平台的好处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渠道,提升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程度,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第二,服务平台是委托方在网站平台上发布不良资产招标信息,在竞标方中标后,网站平台负责促成双方的信息交流与资料交换,如果竞标方不履行义务,则网站平台进行电话催收。在此流程中,网站平台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化催收和处置,促成交易,为用户提供较多服务。
互联网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结合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利用数据的丰富性和信息公开的及时性,AMC机构能够获得处理不良资产的更优方案。未来,通过互联网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解决资金流通缓慢的问题,拓宽信息发布渠道,降低交易成本。
不良资产处置是AMC机构的主营业务,被定位为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能力、估值定价能力和业务模式创新能力则反映出部分AMC机构在建设核心能力上的差异化思路。投行化处置不良资产是未来AMC机构的发展趋势,但现在的人才结构与该要求有一定差距。
所谓投行化是指管理机构通过债务重组、股权投资,或提供兼并收购、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的方式管理或运作标的资产。
其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类型包括短期信用贷款、长期抵押贷款、信用类债券、可转债、优先级股权、普通股权等等。按照目前AMC机构的人才背景多具有银行从业经验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为了便于承接银行的信贷类不良资产,但难以满足全面的投行化管理,尤其是难以满足对股权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能够预见,如果地方AMC把债转股业务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则需要从券商、私募基金等行业招揽人才。
白皮书称,2019年,地方AMC机构有1家机构的全年人均税前收入在12.01-15万 之间,其余机构均超过15万元;人均税前收入在15.01-20万和20.01-25万 之前的机构各占27%;43%的机构人均税前薪酬超过25.01万。

整体来看,行业中人均税前年收入近半超过25万,但也有3成机构薪酬 在20万以内,薪酬水平存在差异,但并不巨大。
2019年,地方 AMC高管平均工资均高于30万/年。有49%的机构高管工资高于80万/年,占比最高;其次有32%的机构高管平均工资处于50.01-80万/年;19%的机构高管平均工资为30.01-50万/年。
基于2019年地方AMC机构的薪酬水平,有45%的机构表示能吸引到满意 的人才;42%的机构表示要吸引到满意的人才有一定的难度;而有13%的机构 表示较难吸引到满意的人才。
展望2020年,超过七成的地方AMC公司依然对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同时,超过八成的公司都选择了较为温和的发展策略,其中选择审慎经营、严控风险的公司数量最多,在当前经济和监管形势下,行业 整体发展策略趋于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