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惊险」2岁宝宝误吞下10颗小磁珠“巴克球”后……

2020-08-31 16:16:35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近日,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名腹痛伴呕吐的患儿急匆匆地来到滨医附院儿外科就诊。急查腹部X片,显示腹中部见一串高密度影,像一串手链。经验丰富的接诊医生经与家长沟通后,考虑为巴克球,急以消化道异物收入院。予以保守治疗无效,急请多学科联合会诊,如何取出异物成为艰难抉择。

内镜?还是手术?

内镜下取出如果顺利的话,对患儿来说损伤较小,但是磁球有可能已经吸附在胃壁甚至穿透胃壁而无法取出,还有可能在取出时出现穿孔、大出血……选择手术的话,取出基本没有悬念,但是对患儿来说创伤要大,恢复时间要长。考虑到宝宝只有2岁及异物位置,最终经研究决定先由消化内科医生行内镜取出。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儿外科医生在一直在边上保驾护航,随时准备手术。

最后,在多方通力合作下,消化内科主任刘成霞、副主任牛琼及其团队成功在胃镜下通过胃壁内仅存的一枚异物顺势取出10枚直径5mm的磁性圆球形异物,并完成内瘘封堵术。术后,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巴克球

巴克球,又是巴克球,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2019年6月,滨医附院儿外科病房也收治过一名2岁的小患儿因误食4枚巴克球而导致肠扭转并内疝、内瘘形成、3处肠穿孔。内镜无法取出,经紧急微创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巴克球是什么?

巴克球是由一些含有磁性的珠子组成的,各个珠子之间可以通过磁性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成千上万种组合,而且颜色鲜艳,备受孩子们喜爱,但对于幼童,特别是6个月到6岁的孩童来说,容易误将其当成糖果而吞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当多个磁性异物或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存在于消化道内,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压迫消化道管壁,容易造成缺血坏死、瘘管形成、穿孔、梗阻、腹膜炎等严重的胃肠道损伤,可能引起肠扭转、内疝、脓毒血症甚至死亡。

据报道,有50%的患儿及家长就诊前不能提供进食异物的病史。患儿误食磁性异物后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通常无法准确陈述误食病史,这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这也提醒我们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磁性异物,一旦发现孩子误食,请及时就诊,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蔡兆姣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