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淄博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在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方面成绩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为落实淄博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高质量发展“树标对标夺标”行动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日前,市委组织部严格程序办法,组织选树了100名村(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即日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会同多家媒体对“担当作为好支书”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徐银书(右三)与村民拉家常,倾听民声。
徐银书是桓台县索镇镇西镇村里土生土长的村民,1990年在西镇村村办企业当厂长,1998年进入村委工作,2006年4月担任西镇村党总支书记至今,65岁了仍奋战在基层一线,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无怨无悔地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实事,始终用勤奋、智慧和勇气诠释着“领头雁”的角色。
他深沉地热爱着这个养育他的村庄,从村办企业厂长到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已投身于服务于这个村庄三十年。任职之初,徐银书就立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村里的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心为民,心底无私,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一切难题就将迎刃而解!”这是徐银书担任西镇村党总支书记十余年的内心感言。
8月13日,徐银书告诉记者,在村里工作,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十余年来,徐银书带领村两委工作人员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阵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优秀党组织,在抓党建促发展的过程中,西镇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他走访群众,把脉问诊、分类施策,坚持以“公”字聚民心,重大事项交由村党员群众会公议公决,坚持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办事公开透明,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各种惠农政策方针,让群众明白,使群众放心,在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万事开头难。
徐银书(左一)走访贫困户。
徐银书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旧村改造的遗留难题。
西镇村自1999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是桓台县乃至淄博市最早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子之一,没有经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困难重重。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有的房子牵扯到好几个人的利益,但凡有一人有不同的意见,房子就拆不了,更有顽固“钉子户”。为了让群众配合拆迁工作,徐银书便挨家挨户地走访劝说,跑断腿磨破嘴,即使遇到难题也从未退缩。“在村里工作就不能怕得罪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碰硬,要坚持正确的,坚持集体利益。”越是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啃的“硬骨头”,他越是迎难而上。
“作为一个村的党总支书记,必须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的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面,不遗余力做好工作,审时度势提出战略目标,快速推进相关工作。”
科学谋划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能促进稳定,老百姓口袋有了钱才能心安。”自徐银书上任伊始,他就把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他突破发展瓶颈,立足“城中村”优势,成立宏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开发标准化住宅小区,开辟出了一条“城中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稳定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盘活闲置土地,利用原建筑公司设备科旧址于2017年底投资1200多万动工建设一处桓台县档次较高的养老公寓,为提升村级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徐银书(左二)检查村委会电梯安装工程进展,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防护。
坚定不移走出去,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带领大家摒弃“小富即安”思想,在乳山银滩参与投资开发“海岸嘉景”小区,为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徐银书审时度势,以前瞻的眼光和敢闯的魄力带领西镇村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持续提升。
集体富足了,群众富裕了,但徐银书却没有闲着,他一心想着如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村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点好事、实事,说别的都是虚的。”这是徐银书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立足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升,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徐银书带领西镇村利用政府惠民政策,抓住机遇,在旧村改造的基础上投资整修、硬化道路7.2万平米,栽植绿化树木5000多棵,实现道路全亮化。投入20余万元进行环境清理,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因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400多人,全村投资1200万元建成西镇村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解决本村老人养老问题,还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缓解养老压力。
心系全村百姓 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村民有事来找我,一定是遇到难处鼓足勇气才会来,一定要热情地接待,能办的事情立马办,不能办到的事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向村民解释。”徐银书说,“工作做到位,一步一步脚印,一点不能玩虚的,村民认可了你,你说的话他们就听。百姓心里有杆秤!”
村民事情无小事,尤其孩子上学的大事,面对村民反映的孩子去公办学校上学需交纳借读费的问题,他通过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让本村上小学、上初中的孩子到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切实解决了村民的难题,这让村民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徐银书真正看到村民的需求,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疫情期间担当作为,时刻守护全村百姓健康和安全。对全村老年人、学生发放生活补贴,为村民支付数字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集体出资为村民加入城镇医保。切实关注村里的弱势群体,定期对军烈属、困难户和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在发放村民待遇的基础上,为他们发放各项补贴,体现了人文关怀。
西镇村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树立文明新风新标杆,加强了村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促进了家庭和谐。以家风文明带动社会文明,以真诚之心善待父母,以爱子之心关爱父母,以感恩之心赡养父母,自觉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倡树时代新风,组织群众参加送戏下乡、跳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功夫不负有心人,西镇村在徐银书的带领下,先后荣获了“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淄博市文明村”、“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徐银书本人也先后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县人大代表”、“建工系统先进工作者”、“淄博市劳动模范”、“桓台县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徐银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村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真正涵义。他还告诉记者,如何服务好老百姓,他有三点经验: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才会认可你接受你。二、要有信念和坚持,不向困难低头,勇于克服困难。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要广开思路,多为村民创造收入。“我会在为老百姓服务的这条路上走下去,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徐银书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荆姝葳)
徐银书(左二)检查村文化广场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