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民生所盼。
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卫蓝天白云,岚山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员上阵、全线出击,向大气突出环境问题发起全面冲锋,不断加强工业无组织排放、道路扬尘、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坚决打赢“十三五”蓝天保卫收官之战。
数据,是工作成效最好的佐证———
根据初步数据统计,7月份,岚山区PM2.5、PM10、SO2、NO2四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19μg/m3、38μg/m3、5μg/m3、17μg/m3,同比分别改善37%、29%、24%、27%,优良天数31天,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部门联动聚焦攻坚合力
成立区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抽调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全面开展大气突出环境问题日常巡查及问题督办,凝聚扬尘管控合力,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共下发督办单20个,累计交办问题192个,整改完成160个。
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自7月27日起,组织生态环境、交警、交通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夜间联合执法行动,对疏港大道、沿海路、童海路等重点道路和各大港口堆场、车辆运输等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发现问题现场处置,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
完善“环保取证、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联合交警、交通开展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联合执法,5—7月份,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货车43辆。大力开展车辆排放监督抽测,完成集中停放地柴油车抽测302台,非道路移动机械255台。在疏港大道西段安装重型柴油车尾气遥测系统,对尾气排放实施在线监测并实现数据共享。
同时,对全区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梳理排查,累计完成摸底登记759台,初步建立全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情况数据库,为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创新监测手段助力精准治污
7月7日起,围绕国控站点周边、主要道路和潜在污染排放源开展颗粒物激光雷达和VOCs走航监测,新增30台出租车走航监测设备,每日对疏港大道、岚山港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污染点位及时推送相关责任单位处置。
同时,加快推进道路扬尘污染监测系统建设,在岚桥港、岚山港周边及主要传输通道建设18处空气监测微站,全面实时监控港区及周边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状况,总结特征污染物传播影响规律,实现靶向发力、精准治污。
“一企一策”实现深度治理
重点督导山钢、日钢、中海外、岚山港和铸福实业等5家重点排污单位严格落实“一企一策”,全面提升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监测监控等污染治理水平,确保按时完成钢铁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其中,山钢建成投用2套焦炉烟气深度治理系统,成品码头建成投用,运输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启用车辆门禁监控系统,清洁运输比例达80%。日钢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完成95%,完成8台烧结机烟气脱硫脱销改造和转运站除尘器改造,安装在线监测系统61套,推进炼铁返焦返矿气力输送和烧结机环境除尘灰气力输送项目,清洁运输水平明显提升。
针对该区夏季臭氧浓度偏高问题,6—7月份,对石油、化工、加油站等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整改期限,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整改,累计检查相关企业35家次、加油站22家次,完成问题整改13个。印发《关于汽车维修行业喷烤漆业务实行错峰作业的通告》,建立汽车维修行业清单,督导相关企业严格落实汽修有机废气管理要求。通过政务微信平台和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引导公众夜间错峰加油,进一步降低VOCs排放。
(来源:市政府 本报通讯员 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