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突出尊崇优待,提升服务保障,实现保障全覆盖、尊崇有厚度、优抚有温度。
一、全方位组织保障,夯实尊崇优待基层基础
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退役军人工作夯基固本。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副书记具体分管退役军人工作的要求,制定重要事项议事规则。探索形成党委统一协调、政府统筹安排、退役军人部门牵头,责任单位分头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规范中心运作。把建强筑牢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双拥模范城创建,按照“规定+特色”“硬件+软件”的思路,区、镇(街)两级已全面建成特色鲜明、退役军人满意的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充实基层工作队伍,为镇街服务站安置一名退役军人并对落实情况回访督查,确保专编专用、专岗专责。积极探索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新模式,镇街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形成“八举措、一目标”“一二一工作法”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模式。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结合全区网格化工作成功实践,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融合,把信息采集、走访慰问、光荣牌悬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退役军人服务事项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任务清单。逐步搭建起服务进家到户见人的服务管理“网底工程”运行体系,让优质服务延伸到每一位退役军人身边,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二、多纬度搭建平台,营造尊崇优待社会氛围
发挥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引领作用,坚持退役军人服务社会,社会服务退役军人,营造尊崇厚爱退役军人浓厚氛围。
一是搭建参与社会治理平台。以兵支书、兵主任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退役军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掘退役军人特长,选拔优秀人才进基层组织班子、编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崇。有成立水稻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的董升华;有奋战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几十天昼夜值守,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胡洪庆。
二是组建社会拥军志愿者协会。把服务和关爱退役军人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通过政府引导、典型引领、宣传发动,组织全区50余支专业社会组织、公益志愿团队和200余名有拥军情怀的社会人士,成立社会拥军志愿者协会,围绕传统节日、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等开展常态化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我区退役军人盖文彬带领千善助学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军烈士家属70余人赴朝鲜祭奠抗美援朝烈士英灵,开展看望慰问退役老兵专题活动,看望老兵31人,撰写《抗战老兵访谈录》,在全区引起巨大反响。
三是广开就业创业渠道。围绕“六保”“六稳”任务,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依托高职院校和专业机构,开展高职扩招学历提升、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的退役士兵做到培训率100%。与人社、区内企业联合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优先招聘、专项招聘退役军人岗位80余个、招聘需求315个,帮助15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与建设银行合作,成立首个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站,提供创业扶持贷款等金融优惠服务。建立军创企业联盟,打造军创资源联盟发展平台,鼓励优秀军创企业代表为退役军人传授创业经验,提供创业服务,拓宽就业途径。成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导师专家库,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办公场所等“一站式”服务。
三、用真情做好服务,提升尊崇优待工作水平
带着感情、带着温度把优抚服务管理工作办好办实,探索出“荣军楼”和医养结合“六个一”服务管理新模式。
一是情系荣军,完善保障。为改善残疾军人及遗属居住环境,协调各方力量,建设并搬迁公交便捷、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配有电梯、地暖,居住面积达60平方米新“荣军楼”。完善服务保障,安排专项资金负担“荣军楼”物业管理费和房屋租金,对水、电、暖按标准补贴发放,为年龄偏大,出行不便残疾军人配发伤残辅助器具和康复器具,让残疾军人住得安心、放心和舒心。
二是整合资源,暖心医养。作为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暖心工程,将军休干部、1-6级伤残军人、孤老优抚对象纳入医养结合范畴,推行“六个一”举措,实现医养结合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服务。出台实施方案,建立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多部门配合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与沪滨爱尔眼科医院等6家优质医疗、养老单位签约合作,提供“一站到底”智慧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医养系统,实现远程问诊、视频监控、一键呼叫等保障功能。
三是结对交友,精准帮扶。深入开展“结对交友精准服务”活动,采用“1+N”结对方式,与7000余名退役军人结对交友。通过入户、座谈、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退役军人2万余人次,挖掘先进典型15人,解读政策1800余次,收集诉求1000余个,解决退役军人困难600余个,回应解决合理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700余人次。通过普遍性走访、日常化联系,全面摸清特困特情退役军人底数,实行一人一档一策,逐人制定帮扶措施,采取基金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提供多渠道、精准化的帮扶援助。
名词释义:
八举措、一目标:举措一,突出政策制度建设,为退役军人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制度保证;举措二,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退役军人始终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举措三,做好移交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举措四,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把退役军人作为重要人力资源使用好,作用发挥好;举措五,做好抚恤优待工作,增强退役军人优抚待遇的整体性、公平性、协调性;举措六,做好褒扬纪念工作,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举措七,加大权益维护力度,及时回应退役军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举措八,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一目标,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满意。
一二一工作法:建起一支队伍,依托镇、工作区、村三级服务站网格体系,打造一支专业退役军人服务队伍;筑牢两个保障,建设多功能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服务保障,制定档案精细管理、“一次报道N项服务”工作制度,提供运行保障;凝聚一种力量,通过宣传政策“发言人”,创业就业“引路人”,帮扶解困“贴心人”,形成同心奋进磅礴力量。
医养结合“六个一”: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实现各部门多方联动;建立一卷健康档案,一人一档精准施策;提供一张服务清单,签约单位合作服务;“一站到底”绿色通道,建设智慧疗养网络;打造一支志愿队伍,开展上门拥军服务;完善一套考核办法,保证医养结合质量。
结对交友“1+N”: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每名工作人员至少与10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交友联系,其余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由网格员交友联系,实现“人人联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人人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