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的日喀则市白朗县,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是日喀则市最大的“菜篮子”,这里可能是日喀则市唯一能见到热带植物的地方,这里是一个集蔬菜供应、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在7月中旬的参观考察过程中,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被这里庞大的规模、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所以吸引,热情邀请企业家到昂仁县考察投资。
高原上的植物王国
从日喀则市区出发,开车40多分钟就能到达白朗县万亩珠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门口蔬果篮造型的巨大雕塑十分醒目,穿过高大的门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五六米高的“大白菜”,左手边是宾馆,右手边是高标准的玻璃温室大棚。
这里的工作人员说,单是这两个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的投资就达到了2亿余元。走进玻璃温室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植物王国。长长的走廊向前延伸,地面铺的是石板,两侧种植着月季花,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其中。走廊两旁的大棚区域按植物种类的不同划分为多个观赏区,无论是北方常见的三角梅、兰花,还是南方常见的芭蕉、棕榈,这里应有尽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来的植物。
植物的种植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种在地上的,有种在盆里的,有种在花架上的,甚至还有种在墙上的。除了养眼的各类植物,大棚里还布置了一些科技、党建、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展区,通过模型、造景、标语等形式,再结合声、光、电等手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休息区、垃圾桶、公共厕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其中一个大棚里,有一片区域被专门隔离出来用作餐饮区,人们在这里游览完了还可以品尝用这里产的蔬果制作的美食。
与平原地区的观赏类温室大棚不同的是,这里的大棚由于地处高原、冬季气温低,为了保证温室大棚能四季常青,运营方还在大棚里设置了一套庞大的供暖系统,冬季利用燃油锅炉给大棚增温。由于两个大棚面积巨大,仅每年用于供暖的燃油成本就高达数百万元。
这里的工作人员十分自豪地告诉援藏干部,这里不仅是日喀则的“菜篮子”,还是日喀则市民的“后花园”,更是白朗县第一个AAAA级景区——是集合了众多科技、智慧、人才,全凭人工“造”出来的AAAA级景区。
援藏工作组向企业家发出邀请
走出这两个观光大棚,园区道路的两旁依然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棚。工作人员说,整个园区里分布着128高标准蔬菜水果大棚。无论是日常的蔬菜,还是高品质的车厘子、草莓、葡萄等水果,这里应有尽有。
如此规模庞大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与一名山东老乡有关,他就是白朗中农圣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圣域”)董事长甘楠——潍坊人。在参观过程中,甘楠向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运营情况。
白朗县万亩珠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暨日喀则菜篮子项目县城核心区,由2016年白朗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注册成立的白朗中农圣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运营,2017至2019年共分三期实施运营了县城核心区蔬菜基地项目。
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3959万元,占地217.1亩,建设17座大棚(1-17号棚),于2017年竣工投产;二期项目总投资为8262.13万元,占地525亩,建设大棚47座及附属设施(18-64号棚),于2019年1月竣工投产;三期总投资为12499.92万元,占地707亩,建设64个温室大棚(65-128号),于2020年4月投产。
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该农业综合体沿年楚河铺展开来,形成一个整体狭长的园区。“我们的园区就建在年楚河河边,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水质非常好。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好年楚河的水,在做好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水产养殖。”甘楠向援藏干部介绍说,目前鱼塘建设工程已经启动,计划今年12月份竣工。
2018年12月29日,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日喀则珠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农圣域签定“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整体运营租赁合同”,由中农圣域运营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该博览园现已列为白朗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中心、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中心、农旅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和珠峰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
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成员陈少勇说,这次的参观考察开拓了思路、很有收获,昂仁县也是农牧业大县,他们与中农圣域就开展“飞地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探讨。援藏工作组真诚邀请甘楠到昂仁县考察投资,对方欣然接受。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