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民意5来听”有关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党员干部入基层、察民情、听诉求。卧龙山街道党工委坚持以“转作风、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为工作主线,在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中,把“民意5来听”行动抓实抓细抓到位。在街道民情书记团队对民情民意民心的采集、梳理、归纳中发现,群众对村庄路面硬化的诉求较集中、反映很强烈。针对修路问题,卧龙山街道坚持全盘考量、动态监管,确保修一条群众满意路、幸福路、小康路。
科学谋划,抓住民意一个核心不动摇。民情书记团队在梳理出群众盼修路、难修路的诉求,将通过“12345”热线服务平台将问题反馈至街道。街道班子“碰头儿”分析研判,管理层面综合考量。以服务区为阵地,通过民情书记建立的微信群,开展调查、听取意见。以村班子为抓手,抓紧问题主要责任人。召开村党员干部座谈会,明确阶段任务、解决难点堵点,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政府作用为依托,积极引入资金。县级部门民情书记应积极联系互动,帮助本级政府对接上级部门,探索利好政策,争取支持资金,为村庄修路降难度、升温度。村民代表“较真儿”议事办事,村庄层面设计规划。用好一事一议筹集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筹集资金。发挥好村民代表作用,用为群众着想的恒心感动群众、用为群众跑腿的热情带动群众。建立邻里矛盾调和委员会,以民情书记走访、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发现纷争及时调节,避免因修路而影响邻里和谐关系。成立修路专项监管委员会,由民情书记、村民代表担纲,对招投标及财务状况的透明度监管,确保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精准实施,瞄准民忧一个源头不放松。在后续工程实施阶段,应由民情书记掌勺、让群众唱主角,烹制出干群群策群力的“大拼盘”。成立修路委员会全程负责,群众的事由群众做主。修路委员会以村民为主体、民情书记做监管、有志之士担任,发挥群众自治精神,从招投标到中标开工,由修委会引导、群众投票决定,保证群众话语权、主导权;修委会对修路财务状况应做到日更日新,资金使用透明公开、不外流,保证群众放心、省心、不担心。村委会做好动态监管,群众的事群众自己监督。将修路进程及时上报街道有关部门,确保街道对修路进程及时跟上、及时指导、及时纠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人力、资金重复投入。修路完工后,由村委会召集村民及第三方建立质量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后续“回头看”检验机制,民情书记在每次走访中对路面质量做记录,发现路面毁损及时对接有关方面,核查质量源头,确保民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