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村,曲阜南,文昌祖,数百年,前朱山,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居宝地,好家园,重仁义,讲孝贤,村绿化,赛桃园……”8月3日上午,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74岁的岳丙田老人像平日一样,打起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快板,围坐在一旁的老人们轻喝着、欢笑着,幸福写在每个人脸上。清脆有力的快板声,将武家村的悠久历史、文明乡风、美丽村貌娓娓道来。
在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老人们集吃住休闲于一体的日间照料中心,有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操场,有洗涤心灵的乡村记忆馆和家风展示馆,有为村民提供各类课程的文化讲堂,展示评先树优结果的四德榜……凡是村民需要的文化内容,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俺们村环境美生活好,要啥有啥,比城里都强!”这是武家村老少乡亲们的共识。
然而在十年前,武家村还是“穷山沟”的代名词,通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文化弘扬等方面的全面整治后,曾经的小山村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村”,成为曲阜新农村发展的亮眼名片。今年5月,武家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我十年前嫁过来的时候,俺娘家人还有点反对,一回老家邻居亲戚也都说怎么嫁到武家村了,我也没想到才没几年就彻底‘翻了身’。这几年整个村开始大变样了!”38岁的“外来媳妇”孔丽说起自己的经历,脸上写满了自豪,“你看,这是我们的文化广场,这里还有篮球场,俺家孩子在街道中心小学上学,同学经常来俺们村玩,很是羡慕。”
从小山村到国家级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靠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全面整治,更多的是乡村“善治”的顶层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恰恰为“善治”打开了一扇窗,为村民们送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村容村貌的持续改善,武家村开始着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然而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阵地和系统化的活动设置,村“两委”的很多愿景难以实现。直到2018年4月,曲阜市成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武家村成为首批试点村,实践阵地纷纷建立起来,实践活动迅速开展起来。整合村闲置房屋打造乡村记忆馆,围绕独居老人饮食起居问题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一系列的百姓儒学工程、知识讲堂、评先树优活动让实践站一时间热闹起来,不知不觉中,和谐有序、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愈加浓厚。
村民的所需所求,就是村“两委”的所谋所为,也是实践站服务延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孤寡老人无人照料修建了日间照料中心,针对幼儿就学不便新建了幼儿园,除了硬件设施按需配备,还有许多深挖群众需求推出的“创意服务”,比如,针对村民日常缺少工具又无处借的现实困难,在实践站里挂上了“邻里互助榜”,谁家有什么工具都登记在榜上,村委作为“中介”进行供需对接。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切口”,让武家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得以明显提升。
幸福食堂里的欢笑声,文化广场上的广场舞,幼儿园里的嬉闹声,直通市区的一元公交,上班往返的年轻人,夏日街头轻摇的蒲扇,笑容满面的保洁员和志愿者……散布在村庄角落里的生活日常,勾勒出曲阜乡村幸福和美的民生图景。
(来源:东方圣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