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红燕民族团结工作简记
高红燕,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南苑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南苑社区是淄川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区域,自2015年高红燕任职这个岗位,就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短短几年间,她就像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把南苑用心营造成了一个像石榴籽一样的温馨家园。
“红燕”飞入百姓家
南苑社区由6个生活小区和5栋单位居民楼组成,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人口3106户、9500余人。这一区域曾长期处于“三不管”的状态,为解决这一现状,将军路街道工委、办事处于2015年建立了南苑社区,高红燕是首任当家人。
南苑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紧邻淄川服装城、淄川水产城、长途汽车站和公交车站,地处淄川的核心商务地段,因此成为外来商户的最佳居住地,也成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包括了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有常驻少数民族113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余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构成复杂、流动性强、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等,使得管理难度相当大,服务任务相当重。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高红燕从一开始就像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一样,飞入每一户少数民族家庭。从2015年至今,高红燕先后走访辖区内少数民族人员上千人次,为少数民族人员代办服务事项几百件次,仅开展专题创业培训就已有几十场次,被社区少数民族同胞亲切的称为“咱们的燕子”,真正做到了“红燕”飞入百姓家。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五十六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高红燕在面对社区居民时常说的一句话,她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待民族团结的真情怀。高红燕立足社区工作实际,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依托社区代办服务中心和党群活动中心两个平台,建立服务台账,推行网格化管理,针对辖区内的不同民族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代办代联、走访联系、创业就业、志愿特色、结对帮扶等服务工作,并依据不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制定了社区少数民族工作例会、学习交流、联谊走访、帮困服务、信访接待等制度,精准对接群众的工作生活需求。依托完善的社区组织,利用宣传栏、展板、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普及各少数民族知识和风俗习惯,营造了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高红燕身先士卒奋战在战“疫”一线,临危不惧、统筹协调,成功地将疫情阻挡在社区的门外。在抗击疫情每一时每一处,高红燕都心系少数民族居民,每天通过网络传达对他们的关心,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和诉求;对于返回社区的少数民族商户,切实做好信息登记、体温检测、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和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的保障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复工复产,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在南苑体会到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亲情之亲、家园之暖。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了让少数民族居民在南苑社区找到家的感觉,也为了能够让本地居民和少数民族居民能够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高红燕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服务”工作,打造了“五家十苑”民族团结进步新时代品牌。以此为平台,开展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各民族间互融互通、守望相助系列活动。
通过创建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参与的“五家十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把心安好,把家安好,感受家一样的温暖、家一样的守护,实现了从“心无着落”到“安居乐业”。“南苑就是我的家。新家园建设人人有份,我们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淄川开饭馆多年的回族同胞马连海(化名)说。
你为家操劳,我为家守护。高红燕的亲情付出换来少数民族同胞的亲情相拥,在南苑“春泥燕巢”志愿服务总队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名姓,7名少数民族志愿者加入到文化、敬老、美食、健康等服务工作中。在去年民族团结的新年联欢会上,维吾尔族小姑娘小丽娅(化名)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参加联欢会的人都说: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小姑娘的新疆舞也“舞”醉了我们的心。
“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南苑社区这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上,高红燕带领大家筑起了一个团结、温暖、和谐、稳定的“春泥燕巢”。2017年和2019年分别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20年高红燕个人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南之家苑”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通讯员 陈锋 樊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