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他珍藏着一张照片,他被一群学生簇拥着,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在两年前,他身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在援藏之旅快结束时留下了这张影像。
△2018年5月26日,白金升和学生们合影留念。
“不管看不看得到照片,我也经常回想起做援藏教师的两年时光,那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我们坚持下来了,就像在日喀则时常说的那样,高原虽高,比不了我们援藏的热情高……”8月4日下午,淄博十七中的白金升老师回忆着过去,向记者娓娓道来。
“2016年,学校接到市教育局文件,组织教师去支援西藏教育事业,我们学校有两个名额。当时报名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我这个数学老师,觉得肯定能选上,很想去。”
想归想,说走就走却不容易,白金升和爱人、孩子与父母同住,父亲身体不好需母亲照顾,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同是老师的爱人到晚上才能照顾孩子……
当年5月份报名前,白金升和爱人通了5分钟的电话,得到了爱人的支持,他报名的事就定下了。不过到了6月下旬,家里又生“变故”——他的爱人怀孕了。“我当时心情确实挺复杂,家里的担子要爱人挑,她又怀孕了……不过最终我还是去了,我爱人说‘没事,你去吧’……”说到这,白金升依旧十分感动。
△2017年9月13日,白金升在班里给学生们讲解数学题。
2016年8月6日从淄博出发,8日早上白金升抵达西藏日喀则,同行的还有山东省的49名教师,其中包括淄博的9名。他们上午抵达距离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几公里的驻地,包括白金升在内的很多人都出现了高反。
去之前,白金升对于高反有所准备,还在淄博买好了中药准备泡水喝,但他没想到高反会那么难受。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在淄博一楼爬到五楼啥事没有,在日喀则爬十几级台阶就大喘气,得歇一会才能继续走,成了他的痛苦回忆。
“出现高反,睡觉前憋得慌,一直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着,睡三四个小时又醒了。刚去的时候我165斤,到国庆节的时候跌到了140斤,真是失眠减肥。”白金升记得,那年12月份,淄博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的领导给援藏老师们送了很多氧气瓶,如雪中送炭,让他们倍感温暖。
△2016年8月11日,白金升初到日喀则出现高反,吸氧缓解症状。
休整几天后,8月11日,白金升他们就开始了紧张培训,到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听课、学习,了解当地生活和学生情况。8月20日,新生入学了,白金升教高一1班和4班的数学,并担任1班班主任。
“那里的人很淳朴,孩子们汉语水平也很高,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习汉语了,原来我还担心交流不方便会影响教学质量。不过,孩子们的数学底子有些薄弱。”白金升坦言,数学和英语是孩子们的学习难点,所以,开学以后他一直和本地的数学老师交流,尽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找出适合他们、能提高成绩的方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白金升在淄博也做过多年的班主任,在日喀则当班主任的体验则有了明显不同。他说,孩子们的家离学校很远,八月份开学入校,春节前放假才回家,班主任除了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成绩,还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想家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吃喝不缺,但想起家来一些女生就会哭鼻子。我就得做好心理疏导,比如问班里其他同学这个孩子喜欢吃什么,买点零食去哄哄她。”与淄博相比,当地在生活、风俗、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白金升不时与同学、老师等“外援”交流,很好地完成了磨合。在学习上,他也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与孩子交流,通过当地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数学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两年时间,学校放寒暑假的时候,白金升就回到淄博与家人团聚,辅导老大学习,拿出更多的时间照看老小。他觉得亏欠家人,每次回家都抢着多干点家务活。
2018年7月份,白金升结束援藏,回到淄博。离开前夕,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景象让他难忘,他还收到了很多小纸条,上面是孩子们写的藏文,他找了一个“翻译”才知道那都是祝福的话语。
“很多孩子都说,高考的时候要考到山东的高校,因为对山东的老师印象好。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援藏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和褒奖。这次经历,让我为那里的孩子们做了点事情,见识了世界,心态更淡然了。我也更明白了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呵护和珍惜。”采访最后,白金升由衷地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渤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