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即使是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借款人的负担,但是经济的复苏毕竟是需要时间的,再减轻负担也无法带来收入的增加。所以可想而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仍然会产生大量需要剥离的不良资产,而且对于这一批资产而言,剥离会成为唯一的选择。至于为什么要剥离,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不能催收了呀,连催收都不能催收的资产,不剥离放在账上吃掉领导们的年终奖吗。但是如果成功剥离出去了,对于领导们说法就不一样了。对上而言,不仅仅没有进行类似催收或者起诉这样政治不正确的行为,同时又保证了整个机构整体的低不良率。对下而言,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减轻了下属们的指标压力,优化了报表也为整个机构人员争取了奖金的空间。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得又得人心的好办法。所以可想而知在今年年底之前,金融机构内部一定会流出来体量非常可观的不良资产,大概率会比往年要多很多。那么这批不良资产就是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蛋糕。一方面,要知道这一批不良资产当中,必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整体大环境的变化而不得已变成不良的,那就意味着如果大环境变好,这批不良部分转为优质资产的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由于这波金融机构放出来的不良资产体量大概率会比往年大很多,而且某种程度而言会直接影响内部考核指标。那么对于不良资产的收购方而言,议价能力就更强,可以以更加优美的价格拿到这批资产。价格更美但资产更优质,那是不良资产行业多么美好的生意。拿到资产别催收别倒卖,好好分层分级分类运营对于很多不良资产公司来说,就算是拿到一些比较好的不良资产,往往第一想法就是赶紧倒一手变现,赚个差价,这样钱来得最快。特别是一些通过社会关系从金融机构拿到的优质资产,往往做的都是倒卖的生意。但是这种生意是无法长久的,毕竟所谓的社会关系,哪逃得过法网呢。所以真正要在不良资产这个行业浸淫,总是需要有两把刷子的。对于另外一些机构而言,虽然不做倒卖的生意,但是也是非常讲究资金的周转率的。所以往往拿不良资产以前,都会把里面的底细摸清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自己可控势力范围内的才会去拿,比如有诉讼、查封甚至民间实力的才会拿。其实这都是传统的思路。在传统的思路里,所谓的不良资产行业盈利模式,最终都是催收。所以才会在很多地方出现不被认可的暴力催收的情况出现。但是对于这个敏感时间点,如果还想用传统的老路来处理这批不良资产,那真的是no zuo no die了,小心自己资金没回来,自己人还进去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下,好好把玩不良资产的细节才是关键,所谓细节,就是要好好判断手里的不良资产将来的变化可能会是什么样,怎样才能既安全又合法还可以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这就需要专业的将不良资产分层分级了。所谓分层分级,类别是不限的,但是大致可以定性为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