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伏缺季”到来 鲜见一元菜

2020-07-31 11:12:35 来源: 潍坊晚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市民在潍坊大集上挑选蔬菜。

菜价已进入上升通道,叶类蔬菜价格涨幅明显

不少市民发现,近期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家中“菜篮子”加重。7月30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处市场和超市发现,大部分蔬菜都已涨价,叶类蔬菜价格涨幅明显,甚至翻番。业内人士表示,进入中伏后,气温明显上升,本地蔬菜进入“伏缺季”。

多数已在“两元区”

7月30日,记者走访城区潍坊大集、孙家大集和几家大型超市发现,相比7月中上旬,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多数已经进入“两元区”,叶类蔬菜涨价最为明显,个别品种翻番。

最近四五天,潍坊大集上的菜价明显上涨,多数价格都超过每斤2元。“今年5月下旬到7月中上旬,菜价比较低,基本上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因为本地露天菜大量上市,拉低了整体价格,随着气温上升,露天菜逐渐减少。”从事蔬菜销售的商贩马长刚告诉记者,蔬菜涨价是近几天的事,有的叶类蔬菜已卖出四五元一斤的价格。

甘蓝每斤2元,豆角每斤3元,长茄每斤2.5元,黄瓜每斤2元,西红柿每斤3元……孙家大集上,各类蔬菜的价格都上涨了。“6月份,甘蓝每斤1元左右,如今涨到2元。原来每斤不到2元的黄瓜,涨到了2元以上。”商贩张春波告诉记者,蔬菜渐渐走出低价期,涨价最明显的当属叶类蔬菜,上海青从一个月前的每斤1.5元涨到3元,大白菜每斤也超过了1.5元,菠菜每斤已经涨到4元以上。

记者来到佳乐家北宫店蔬菜区看到,芹菜等蔬菜每斤都在2元以上,西红柿等在3元以上。多名正在购物的市民表示,很多蔬菜之前每斤在1元至2元间,这几天能明显感觉到涨价不少。

今年降雨偏多利于露天蔬菜生长,“伏缺季”比往年来得晚一些

记者走访发现,受天气影响,一些大棚进入两茬蔬菜交替期,上市蔬菜逐渐减少,而夏秋蔬菜正在育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菜价,菜农们也可以休息两个月时间。

寿光市稻田镇田马村的蔬菜种植户马先生家种了两个大棚菜椒,目前都已经拔园,暂时没有蔬菜。“大棚菜椒一年一茬,每年七八月份休棚。”马先生说,往年7月份就很热了,今年相对凉爽。

“大棚里一年轮着种一茬黄瓜和一茬苦瓜,七八月是休棚期,啥也不种。”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岳寺李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近期他将棚里的最后一批黄瓜卖完后,就将瓜蔓清理掉,等9月再种下一茬,“七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棚菜和拱棚菜难以生长,所以大部分菜农都会休棚。一些露天蔬菜,高温天气下产量也较低,造成蔬菜供应短缺。”

除了寿光,青州、安丘、昌乐等地的蔬菜大棚也基本都拔园了。“三伏天气温高,大棚里无法种植蔬菜,另外也不符合种植节气。我们现在休息两个月,下半年再种植一茬蔬菜。”安丘市兴安街道的大棚种植户谢坤鹏向记者坦言,现在这个季节,本地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的产量基本上是最低的了。

受季节影响和蔬菜种植特点,潍坊往往在每年七八月份出现短暂的“伏缺季”,本地蔬菜减少,外地蔬菜增多。不过,今年本地蔬菜的“伏缺季”比往年来得晚一些,蔬菜整体涨价也比往年延迟。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今春以来,我市降雨偏多,为露天蔬菜生长创造了条件,加长了露天蔬菜的销售期限。另外,7月份以来尤其是整个初伏期间,我市平均气温低于常年水平,为露天蔬菜生长创造了条件。

涨价由多方面造成

今年上半年,蔬菜价格变化基本符合常年的变化情况。记者从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网了解到,本地蔬菜涨价是从7月19日开始的,而且依然处于上涨态势,涨价是多方面造成的。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工作人员表示,首先是天气因素影响,随着北方主汛期到来,各主产区被强降雨频繁侵扰,蔬菜生长、运输、存储、销售等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促进了菜价上涨。

其次,省内蔬菜产地处于换茬期,在连阴天影响下,大部分品种供应吃紧,价格整体攀升。另有部分菜农为增加收入,实施错峰种植,初上市的新茬货源商品属性更好,价格运行偏高。

另外,像芹菜、胡萝卜、西葫芦等大宗商品现阶段正处于产地转换时期,产区由省内周边县市向北方冷凉地区过渡,且上市期略早于去年同期,品相、价格同样优于即将退市的省内同类蔬菜,进一步助推菜价上行。

目前,外省北方菜上市量继续扩增,“北菜南运”占据市场销售主力,交易状态较为活跃,菜价需求性上升。外省菜供应充裕、品种丰富,而本省地产菜依旧处于供应短缺期,受天气因素及供需关系影响,菜价仍以上涨居多。

刘东 本文来源:潍坊晚报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